这才是东南民心丢失的根本原因,绝不是换掉洪承畴就能解决的。
所有,崇祯不但不撤换洪承畴,还给洪承畴写了一封褒奖的信,对他进行了褒奖和肯定。
四月二十二日,拱圣军携摧枯拉朽之势,向西南边的仪真县挺进。
但是,就是在仪真县,拱圣军遭遇到了进入南直隶之后的第一次顽强抵抗。
仪真县有12万大军,可以准确的说,这12万大军都是杂牌军,很多都是农民。
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就被强征上场了。
不过毕竟叛军后面的支持者都财大气粗,武器都能够快速调度到前线,没有铠甲,却每个人能保证有刀。
而拱圣军全身皮甲,重步兵加轻骑兵,训练有素,军纪严明。
双方在质量上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所以拱圣军进南直隶后就势如破竹。
可为什么在仪真县就受阻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人多?
然而并不全是!
原因有两点:
一、魏国公等人亲自前来督战,效果肯定是有的。
二、从南京城的国子监贡生事件后,各地的地主都疯狂的、极度不要脸的丑化着朝廷,只不过到了四月下旬的时候,终于从量变到质变了。
积攒起来的愤怒值,在四月下旬爆发了。
具体表现在哪呢?
一、叛军作战变得比之前勇敢。
二、拱圣军的一举一动,竟然都有人主动传播,向叛军报信。
在洪承畴距离仪真县尚有二十里的地方,拱圣军就被8万大军给包围住了。
提前知道信息就可以提前布阵,这就是信息流畅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