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杨之行之流。
吏部里还有一个两面派张凤翔,这个人在历史上,明朝灭亡后,还在满清顺治下面做了几年吏部侍郎。
杨之行被砍之后,杨所修又得志了一把,因为这件事是他一直在推动办理的。
而其他人都陷入了观望状态,大臣们更愿意将这起事件看成是朝廷党派之间的斗争,毕竟砍的人是东林党。
但实际上崇祯根本不在乎什么东林党不东林党,他吏部不作为,勾结地方官员,管你东林还是西林。
一天之后,牵动许多人神经的一件事又发生了。
杨所修一连奏疏,弹劾了吏部中层官员。
这件事看起来是不是很普通?
但如果你在大明朝的朝堂上做了官,就不会觉得普通了。
最近很敏感的还有另一件事,就是宋应星新农政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政治机会。
注意,这两件事是一定有联系的,新农政的成功,意味着各地都会有大量的新官员上任。
例如新农政指挥使,例如各地空缺或者不常设的通判,这些都和新农政有关。
人事部门在接下来肯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这个时候,皇帝要动人事部门,这难道还不是大事?
这是天大的事了!
这关乎都各个势力在明年乃至接下来许多年新农政这波红利中能否分到一杯羹了。
三日之后,也就是十月初二这一天,吏科给事中上奏了一份弹劾奏疏,这个奏疏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崇祯看完后,就将王永光叫到乾清宫。
皇帝道:“吏科、都察院,两份弹劾奏疏,牵扯到文选清吏司郎中、验封清吏司郎中、稽勋清吏司、考功清吏司的四名郎中。”
文选清吏司是吏部中最重要的司,他关乎到官员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