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开个科,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一批农政的人才,放到基层去,宋爱卿以为如何?”
宋应星微微一怔,道:“陛下,若是乡试的话,按照大明的规定,需等到明年。”
“朕指的不是乡试,就是农学院的考试,朕本来打算通过学校来规定每年的考试的,择优录取考生进入农学院,但学校毕竟刚建立,而你现在急需人才,朕想着立刻先开科,北京制造局那边也是,一起开。”
宋应星更不能理解了,在他的印象中,考试就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后是举人,会试后是贡生,殿试后是进士。
科举关乎国本,从未听说想开科就开科的。
不过宋应星知道这位陛下脑子里一项天马行空,不是他能跟得上的,他很谦虚道:“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很简单,朕以为,民间必然也有诸多如宋爱卿一样对农学、工学喜爱且深有研究之人,这些人可能对孔孟之学,八股之论不是很擅长,却在农学方面颇有建树,咱们的农政指挥使需要的是这方面的专才,没必要非得把八股文写得清新脱俗,所谓术业有专攻,便是这个理。”
宋应星一听,顿时内心激动,连忙拜道:“陛下圣明烛照四海,若朝廷真的可以开一个这样的科考,农学兴盛有望。”
宋应星太有感慨了,为什么?
因为他就是八股文不行的那个人,但他在农学、工学方面几乎是天才。
就因为八股文不行,所以就永远没有被重用的机会,这是对人才一种莫大的讽刺和浪费。
如今皇帝要打破这个传统,不拘一格选人才,他自然是举双手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