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

其实真实的目的就是分兵建奴,为北庭府城寨的修建打基础。

杨嗣昌九月开始北上,他募兵的方式相当的粗犷,只要是个活人就来。

用崇祯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在北庭都督府的第一个城寨其实就是在抢时间,皇太极一旦反应过来,会立刻派兵阻止。

所以开始就是只要活人你就可以来,管你以前干过什么。

结果丫的两个月时间招募了两万多人,加上马祥麟手里的五千御林卫,现在那里足足有三万人。

而向北府运输粮草的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大同镇的手里。

不过这两万多人是什么样的,杨嗣昌自己心里也清楚。

所谓的用钱砸,就是这么个套路。

能用钱快速砸的时候,就直接花钱,这也是崇祯一贯的作风,现在作为下属的杨嗣昌,自然受到了领导的影响。

结果在十一月底的时候,皇太极就知道明军居然开始在宣府以北的五百里硬建城寨。

这还得了!

这要是修建起来了,又像一根刺,如鲠在喉了。

皇太极果断派了五千八旗军出击,在十二月的时候,就像杨嗣昌扑去。

但杨嗣昌也不是完全没有底气的啊,至少现在土默特、鄂尔多斯和内喀尔喀部的一万联军在那里,加上马祥麟的五千御林卫,妥妥的一万五千战力。

再加上刚结仇的喀喇沁部还杵在宣府外,里北庭府的建城地点只有三百里,骑兵要应援就太方便了。

皇太极的五千骑兵来得飞快,将杨嗣昌的建筑先扫了一遍,然后又飞快遁走。

等他们飞快遁走之后,杨嗣昌又立刻开始动手。

总之,你要来,我有兵,你要走,我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