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

至于西安府的民政,交给知府去处理便是了。

这就四个人了。

另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都是提刑按察使司的人,平日里就是搞监察工作的。

这就六个人了。

另外,巡抚施凤来,左布政使都任,右布政使陈琦瑜,这三个人也都出去。

这下九个人就齐了。

另外,每个人都带着三百的骑兵精锐,以方便行事。

这下皇帝给的权力已经足够大了。

施凤来,都任和陈琦瑜这三人都是大官了,按理说陕西处理不了,他们是主要责任,都是要掉脑袋的,不需要再督促。

其他人崇祯却是还给了额外的诱惑的。

去查那些知府,谁查到知府处理灾情不利,谁就顶替那个知府。

你看,六品官的经历、七品官的都事、八品官的照磨、九品官的检校,这四个官职,哪一个比正四品的知府大?

按照正常的升迁流程,六品官升迁到四品,又送礼又送钱,那也得熬个好些年,要是不懂得送钱送礼,一辈子也就这么回事了。

但现在机会在面前啊,只要敢干,知府的位置随时上。

知府啊!

掌管一个州府的民政的大吏!

这么快升官发财,他不香吗?

于是,这四人眼睛都发光了。

另外按察使的两人,也觉得这事很香啊!

再这么一看,皇帝也不是那么狠了,至少这给官的机会还是很痛快的嘛!

于是,这六人带着找毛病的心态,带着皇帝的圣谕,到了分配到头上的州府。

第56章 崇祯的题目

事实证明,不是员工不愿意干活,而是激励方法不对。

你得让员工知道,把活干好了,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个好处还不能是饼,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甚至他们十分了解十分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