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页

只要能入口就成,谁管得了什么口味,他还没那个资格。

认清当前形势的曾家福,手下的动作更快,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易错过。

对于甜味的玉米杆,曾家福也没放过,弄回去榨出汁来,还能熬锅糖浆出来。

一想到这些,曾家福哪还有心思在一旁等,自己先动手挑选甜味玉米杆。

肖月灵看得挑眉,聪明人真是哪儿都有,这种被人遗忘多年的吃法都能想起。

肖月灵见曾家福每砍一根玉米杆,都要去尝一下,才想起这码事的。

那还是小时候,跟村里的小朋友玩,见他们吃过玉米杆才知道那是能吃的。

其他四人见曾家福先动起来,他们也赶紧加入,半上工状态已成定局,多说无用。

五名工人在各家儿子的帮助下,都带走一车红薯藤和玉米杆,肖月灵也收到500积分。

没有外人后,肖月灵收起一半收成,剩下的一半搬回家。

需要晒的玉米、大豆,全倒在门口的公路上,一个太阳下来就嘎嘣响。

玉米脱粒的事自有农业机器人,这些对它们来说是小事一桩。

加工成米面,更是不在话下,所以驻地想赚肖家加工的积分,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老爷子忙着在家晒红薯条、土豆条,洗、切、蒸、晒几道工序挺费时的。

加工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都被肖月灵收进空间保存,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

烈日下九十多度的温度,一天就能晒干,颜色完全保持了红薯、土豆的本色,没有发黑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