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假装生气,

“就玉儿一个人的功劳吗?我这糕点是白喂了人了。”

林如海连忙去哄,

“夫人也是颇有助益。”

林黛玉笑眯了眼睛,看着父母这般自然甜蜜的相处,心里只觉得暖洋洋的。

贾敏不过逗林如海一回,当即就被哄好,又极其体贴地关怀了两句,便不再继续留在书房打扰,转而哄着林黛玉离了书房,好让林如海抓住这好不容易冒出来的灵感,将棘手的文章早点写出来。

~~~

两日内文章集齐,通通放在了康熙的案前。

康熙这一次特意在回京的官员中征集疏奏,确实是为了一个紧要的职位。

明珠被罢官,身后牵连甚广,连翰林院这样紧要的紧要的地方,太子身边原先的讲师先生也受了影响。

紧要缺口大量缺人,刚好从地方升上来的这一批还没定实职,用文章来考量便成了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一篇文章,从字体到立意,从遣词到用句,不仅有观点,更有人品和性格。

康熙将收集来的“答卷”整整齐齐放在手边,开始一一拆看起来。

看了大约一半,康熙大发雷霆:“天天都是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追求辞藻华丽倒是下了功夫,实际不知所云!

这样没内容的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康熙接连翻看了几份封面的名称官职等批注,明明都是地方上任实职出来的,不写官场上实实在在的经历问题,脚踏实地提出建议,以古为镜,以今为警,反而着眼于歌功颂德,大花功夫写起自己在任上的功绩来?

这是疏奏吗?这简直是自我表扬传记,求赏书!

表面看着华丽,其实狗屁不通,没半点用处!

粱九功连忙递上来一杯新茶,

“圣上消消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先歇一歇,慢慢地再将剩下的看了吧。”

康熙接过茶水,清香的茶味儿稍微冲淡了怒气,温热合宜的口感让他心情舒畅,他看了紫砂珐琅茶杯中翻滚的茶叶,问粱九功,

“这是新进贡的茶叶?吃着倒是香甜。”

粱九功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