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 45 章

这种情况最是考验心态,温随沉着镇定,再次打出637环的高分,比并列第二名的628环多出9环,持续发力,拿下他个人的第三个单项冠军。

不过下午的30米时,真就是高手如云了,大家得到单箭高分更容易,场上10环层出不穷,最后所有人总环数都在大幅攀升。

温随72支箭共680环,平均每支箭已经达到惊人的9.4环,可就算这样前面还有两名小将分别打出686和683的绝高成绩,把温随挤到第三。

四个单项全部比完,温随总环数2582,以甩第二名2537将近50环的超大差距,毫无悬念摘得男子全能冠军。

结果宣布那刻,别说淮中校队,整个赛场都不平静了。

这哪里还是黑马,简直就是天降神驹,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温随跟队回酒店时、吃饭时,周围从此少不了眼神追逐,直把袁锰搞得神经兮兮,像护宝贝似护着他,生怕别人多看一眼。

“后面还有两天比赛,可不能让哪个不长眼的把你碰了。”

温随:“……”

队友笑话袁锰,“敢情你这不是关心他,是关心他能不能比赛啊。”

“嘿怎么说话呢,”袁锰假装追着揍人,却寸步不离自己的保护对象,“我俩可是铁哥们儿,别想挑拨我们兄弟感情啊!”

“你说是不是?”袁锰说完笑嘻嘻转向温随。

温随无奈,袁锰还不依不饶,“是不是啊?你跟他们说,我俩到底是不是哥们儿?”

实在架不住某人那跟体量严重不符的反差眼神,“咳……”温随低低嗯了一声。

袁锰顿时得意地跟左右炫耀。

“你们几个,还闹呢。”姚闵在电梯口喊。

虽然大获全胜,但还不能掉以轻心,最重头、含金量最高的淘汰赛和团体赛在后面,他们仍有硬仗要打。

房间里,姚闵给大家分析,目前每个人的全能成绩都出来了,综合温随、袁锰和丁言凯的环值,男子团体目前排第二,暂时在南市体校之后。

个人淘汰赛他们全都进了,明天还有团体淘汰赛。

姚闵先给三人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排兵布阵,明天根据个人赛情况或许再进行调整,但暂时定的袁锰打首箭位、丁言凯二箭位、温随末箭位。

她特意对温随说,“对手实力很强,70米第一双轮你看到了,咬分追得很紧,许砾跟袁锰一样,都属于爆发型选手,后面淘汰赛箭数没有那么多,更考验每支箭的环值而不仅仅是总分,你要赢过他,必须想办法打更多的10环。”

“我明白。”温随点头。

第三天,残酷激烈的淘汰赛开始。

由于前面轮赛是累计算分,箭支数较多,

即便偶然出现远箭也有机会调整和挽回,更不用担心因为一两次失误而出局。

但淘汰赛阶段就不一样了,选手一对一比赛,每20秒就要发射一支箭,每局每人只发射3支箭。

时间有限、箭支数有限、还有对手的直接影响,选手面临的压力成倍递增。

按照首末配位规则,温随第一轮的对手是目前全能排位第128,看似名次相差悬殊,实际淘汰赛的看点恰恰就在这种反转和潜在的不确定里。

局胜制淘汰赛中,排位靠后的选手战胜排位靠前的对手概率很大。

因为竞技水平越高的射箭运动员,发射箭支越多,失误的概率越小,而竞技水平相对较低的运动员则相反。

但淘汰赛中恰恰箭支少,对阵双方失误的概率基本是均等的,高水平选手在稳定方面的优势就会被削弱。

大家都是专业运动员,都有可能射出高分箭,3箭定胜负,更考验纯熟的技术和顶尖的心态。

温随保持自己的优势,3支箭打出9、10、9的成绩,比对手多两环,较为平稳地结束第一轮比赛。

第二轮温随渐入佳境,连续打出两个10环。

袁锰那边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比起轮赛他更擅长淘汰赛的打法,到最后两个人都挺进四强,袁锰在半决赛直接对上许砾。

不是冤家不聚头,袁锰才在省青锦赛里输给过许砾,以他的个性,很容易在比赛时急躁。

“但愿抽签抽到先手吧。”

姚闵刚想完,两个人的先后序次就出来了,袁锰后手。

许砾上来第一箭就是个漂亮的10环,还故意朝袁锰睨了一眼。

淘汰赛场进度极快,袁锰紧跟着的第一箭打中8环。

姚闵果然很了解这个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得意门生。越落后越着急,虽然第二箭9环,但许砾很稳定,最后还是没能挽回差距。

对袁锰来说,这就是他在这次锦标赛的最后一场个人赛了,第三和第四是直接按半决赛环数取名次的,不需要再另比。

袁锰结束比赛的同时,温随正在戴护具,马上就要听令站到发射区,两人隔空交换了一个眼神。

和温随对战的是排名赛里积分第5的选手,原本那个第4名已经被刷掉了。

姚闵说,那个孩子去年轮赛成绩比许砾还高,就是淘汰赛总也发挥得不好。

的确对这些年龄不大的小选手来说,好多人同组射箭,和两个人角力似的你来我往,感觉上天差地别。

何况淘汰赛每次射箭时都是全场视线的焦点,这种压力也很容易让人崩溃。

温随就比他们占优势,毕竟连生死都见过的人,这种场面根本不算什么。

半决赛结束,温随后手劣势以3支29环的出色成绩冲关成功,闯入最后的决赛,袁锰也就此锁定第三名。

最精彩的决赛留待第四天,下午要进行的是团体淘汰赛。

姚闵还是决定维持原有队列次序,她本来在犹豫袁锰和温随谁首箭谁末箭,但从上午的比赛看来,还是袁锰当首箭全队风险略低一些。

因为不同于个人淘汰赛一局定胜负,团体淘汰赛是每场比赛要打三局,赢一场得2分,先积6分的队伍获胜。

而每队的3名队员是按顺序轮流发射的,每局每人发射1箭,全队共9支箭,按总环数计两队输赢。

也就是说每局比赛他们都有三次开场要打。

袁锰虽然容易被对手影响,但不会每次都在后手发箭,而他的特点恰好是稳定状态下,第一支箭中10环的概率非常高。

首箭位置需要一个能打10环的人去射全队第一支箭,才能极大的鼓舞士气,也为后面队友奠定良好的成绩基础和心理

底线。

虽然温随其实更保险,但关键是末箭位置、三名队员里最后射箭的那个人,在姚闵观察看来非他莫属。

末箭位置一方面属于在两局之间完成过渡的位置,另一方面这个位置在决胜局的重要性极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全场比赛的制胜关键所在。

末箭位置心理稳定性必须要求过硬,在面临首箭、二箭连续失利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发挥命中十环,才能够让整个团队与对手的差距不再拉大,以便后续反败为胜。

而同时,如果末箭位置在关键箭支做到不手软,即便是顺境中也不会给对手逆转局面的机会,对整个团队来说可以说是核心作用。

姚闵对温随充分信任,而后来的几场比赛也证实她的判断。

总体来看,丁言凯的发挥跟前面的袁锰有一定关系,而袁锰是好的时候逆天的好,差的时候惊人的差,起起伏伏像坐过山车一样。

温随就是这三人小车的平稳后舵。

用袁锰的话说,他后面几场都一点也不紧张了,不管对手射得怎样。因为他知道就算失误,也还有温随呢。

这说辞被姚闵狠批了一通,但也间接证实她这个主心骨选得好。

淮中体校代表队男子团体成功晋级,将在最后一天的决赛里对阵南市体校。

而温随也将跟许砾在个人决赛里狭路相逢。

晚饭后,姚闵带着队员在酒店旁的小公园慢走。

十月底北方渐凉,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起风。

姚闵提醒大家,“比赛时遇到阵风,及时调瞄准器,不要紧张。”

温随听她说,同时注意了一下风向,这风似乎不太规律,但好在风速不大。

一行人转了两圈打道回去,到酒店大堂时远远看到许砾和一个男人站在一起,是许奕成。

原本从公共区域路过,只当没看到各走各的就好了,可许奕成忽然大步过来。

他走向的是姚闵,“师姐,好久不见。”

这打招呼的方式和对席舟那天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