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以前觉得自己数学成绩好,空间想象能力不错,跟着老工匠学一下,上手试试总行。”孙志林说到这里,就觉得泪洒考试卷,他跟着导师去拜访工匠的时候,都快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要么口诀念错,要么手速跟不上,要么就是丝线弄错。

错误方式千百种,就是和正确道路不沾边,单调枯燥强度大还偏偏对学习者要求高,这也是很多工艺传承的困境。

但楚姜还是挺想试试的,他没有接触过云锦,但对织机不太陌生。

他小时候有段时间过敏严重,穿百家衣不行,打针吃药也不见好,最后英梅被个老医生指点,去找了个织土布的农家,买回来布料自己做衣服,楚姜换上后就没事了。

虽然楚姜也不太清楚,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科学原理,是不是织土布的工艺中,是否有刚好缓解他过敏的草药浸泡环节,但他对坐在英梅自行车后座,跟着去农家院子里,看织机工作的印象很深。

直到那个婆婆眼花看不清线,织机也被她家孩子卖掉,楚姜才不再穿土布制作的贴身衣物。

楚姜不觉得织布无聊,甚至觉得这种经纬线交织的过程很有意思,坐在旁边看的时候,婆婆还愿意教他,一些比较常见的经纬线缠绕方式和密度变化,他都会。

妆花本质上也是种纺织技术,经线不变,通过纬线的变化成不同的图案,所以楚姜能在体验区上手模拟,也和这个基础有关。

可惜的是,展厅因为容纳的项目种类比较多,位置有限,放的模型不是完全体,等楚姜有空去云锦妆花的原产地博物馆,才能目睹大花楼木织机。

“其实,也不用等到去博物馆,小姜,你后天有时间吗?我有办法让你试一试。”

这事找别人不行,但找孙志林绝对没问题,织造技术中织机的作用不容小觑,大花楼木织机可以是手工纺织业中体型最大机构最巧妙的机器,是小花楼织机的进一步发展。

孙志林他们导师和一些纺织企业有合作,根据《天工开物》还原过云锦织机,将近两千个零部件,长6米宽4米高4米的庞然大物,就放在研究所里面,高速三小时内可以到达,他还有钥匙。

“后天?我有空,但是可以去试试吗?”

楚姜的时间比较充裕,但他觉得大花楼木织机就和文物差不多,属于要放在展厅内部被保护起来的,他跟着孙志林直接去试试实物是不是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