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这趟额外多出的兖州之行, 岑暨他们回京的日期比原先预计晚了将近一月,走的时候尚可见明媚春景,回来就只剩灼灼夏日相迎。
盛京繁华依旧, 长街人流如织, 一队车马自闹市疾驰而过, 眨眼的功夫就消失在视线范围内, 唯有空中悬浮未散的轻尘薄沙证明方才确有人经过而非幻影。
日光正盛,骄阳似火,经过十多天的赶路,岑暨一行总算归京,按理说是早该到了的,毕竟当初去并州生死时速之下也只用了六天,但谁让这次回来带的人比较特殊呢——
作为重要人犯,圆善自然也被一同押解回京,只是他虽说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可当时受伤太重伤势尚未好全, 受不住长途奔波颠簸, 回来这一路动不动就发高烧。
尽管按照他所犯罪行来说死不足惜,但考虑到这案子还没完全办完, 后续还需要圆善出庭指证窦伟明, 岑暨也只能耐着性子适当放缓速度并安排医士随行,于是本来七天的路程足拖了有小半个月。
提刑衙门,一早得知岑暨他们归来消息的陆兆已经带人等在门口,同样等在门口的还有刚从大理寺官署赶来的沈云舟。
至于他为何会放下手中事情不做巴巴搁这儿干等, 当然不是单纯迎接岑暨他们回归这么简单, 只因他提前接到了岑暨的传信,表示他们回京头一件事就是升堂审理窦伟明。
因岑暨他们先前远在兖州鞭长莫及没有办法即刻控制住有重大参与嫌疑的窦伟明, 所以就只能将查窦伟明的事托付给沈云舟。
沈云舟虽说看不惯岑暨,但在正经事上从不含糊,特别此案情节性质如此恶劣,就算浸淫刑司多年的沈云舟都不禁胆寒,所以在接到燕宁传信之后,沈云舟即刻就展开了行动。
而他这大理寺少卿也不是白当的,经过一番调查,果然让他找到了有关窦伟明的罪证,然后就有了沈云舟手持御令深夜闯入顺国公府拿人的一幕。
窦伟明被暂扣大理寺一事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顺国公府更是上下乱成一团。
尽管沈云舟在抓人的时候已经给出了充分理由,但说实话信的人却不怎么多,只因自从宣武帝登基之后,顺国公府就明里暗里受了不少打压,这些年来虽说还顶着个国公的名号,但内里早成了一具空壳。
在顺国公都只能求神问道夹着尾巴做人的情况下,窦伟明一个五房庶子居然还能瞒天过海创下这么大祸事,扯犊子呢不是?!
有心思活络的官员已经开始阴谋论了,要知道顺国公府可是从前五皇子,也就是如今宁王的外家,还曾撺掇其夺位,虽说因投诚倒戈及时,陛下登基之后并未赶尽杀绝将他们一同清算,但不代表陛下就不会记仇啊!
要不然这些年顺国公府也不会落魄至此,搞不好这回就是陛下一时心血来潮想起从前旧事结果越想越生气,于是干脆找个由头假借岑世子的手拿顺国公府开刀。
至于证据...笑话,皇帝要搞你还怕没证据???
总之朝臣们对于这起案子顺国公府窦家是否当真牵涉其中说法不一,有不少人都持观望态度预备等看岑暨回来后如何审理定性。
在此期间,沈云舟作为大理寺少卿却偏帮起了对家提刑衙门也受到了不少内部非议,但对于这些不同声音,沈云舟只用一句“我帮的不是岑暨,是正义良心”就成功叫人肃然起敬。
“来了来了,是世子跟燕姑娘他们回来了——”
哒哒马蹄声由远及近,视野里出现熟悉人影,陆兆急忙率队准备迎接,看着人群中格外打眼的青衣倩影,沈云舟也下意识理起了衣襟。
很快,一群人就旋风似的奔到了近前,还未等马勒稳,陆兆就已迎了过去,满脸欣喜:“世子,燕姑娘,一路舟车劳顿怕是累了吧,厨房已经准备好了饭菜,就等您们回。”
“好,”岑暨翻身下马,顺手将马鞭丢给他:“确实有些饿了,先吃饭,旁的待会儿再说。”
这边陆兆殷勤迎接,另一边沈云舟也缓步上前,看着翻身下马动作爽利的燕宁,一向清冷疏离的脸上绽露笑意,喊了一声:“阿宁。”
“嗨,二哥。”
燕宁隔着老远就看见了沈云舟,知道他在这儿等着的原因,当即就笑眯眯跟他挥手打招呼,言笑晏晏语气轻快:“好久不见,有没有想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