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

-

沈府书房,沈渺正在纸上写写画画,洁白的纸上有四个字大字极为醒目,分别是衣、食、住、行。

自从两个随机气运事件出现后,他感觉似乎摸到了随机事件出现的规律:改善民生。

这,突然就燃起来了!

有了合理的推测,就意味着有了明确的目的,沈渺开始计划哪些事情能够真正改善普通人的生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目前这些百姓最急需的是生理需要,需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最基础的方面做起。

衣:说起衣服就不得不提到棉花,在棉花大规模种植利用之前,华夏普通人穿的都是麻布衣服,既不抗寒也不舒适。

到了冬天更是难熬,达官贵人不用出门,也有皮裘可以御寒;稍微条件好一点的百姓,用木棉草棉的絮塞在衣服保暖,但效果压根比不上棉花。

纸发明之后,也有人用楮树皮纸做成衣服,称为纸裘。每年因为冬季过于寒冷而死的百姓,数不胜数。

棉花若能带到秦国产生的变化,可想而知。

但是长绒棉和细绒棉原产地在中南美洲,太过遥远,以此时的海航技术来说,去美洲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距离最近的印度有粗绒棉,虽然质量要差一些,但聊胜于无。印度的自然地理条件极好,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稻一年三熟,黄瓜、棉花、茄子、扁豆和豇豆等等作物的原产地都在印度,实在是令人心动。

食:目前秦地的百姓,都知道用石磨碾出的麦粉有多好吃。他相信从明年春天会有更多的人开始选择种小麦,小麦代替黍成为秦地人民的主食,只是时间问题,不过他倒是可以想想办法,提高一下小麦的产量,弄点化肥什么出来。

至于住和行两方面,沈渺就想到了水泥,不仅能造房子,还能修路,可谓是穿越基建必备品。

现在的人们居住的机会都是黄土夯筑的房子,墙体不稳定,一旦下雨极易倒塌十分危险。

在华夏的上个世纪□□十年代前,偏远山区的不少农户也都住着这种土房子。

大学时,他跟着姑姑下乡扶贫,当时村里就有一户人家居然还住着土夯房。他家很穷,这间土房甚至还是从上传下来的,住了几代人。后来还是政府扶贫,给他家修了一间砖房。

而且水泥还可以做道路硬化,嬴政这个修路狂魔一定会喜欢。

沈渺把水泥、化肥和棉花分别在纸上列了出来,准备开始大干一场。

这时,他忽然感觉到系统君上线了,于是问道:“系统君,我的猜测是对的吗?”

系统君慢慢悠悠的回答:“是的呢,这都是宿主你琢磨出来,和我无关”

“我一直以为这个气运积分,是要靠剥夺他人的运气才能。没想到居然是这样一种正能量的方式,真感人。”

系统君忽然像变了一个人,语气郑重道:“你的误解并不稀奇。气运分开讲就是气数与命运,气微小而变化无穷,聚散合分,如阴阳五行般变化无穷,风气。

......

“而命并不只是人运,而是家运,国运,三者息息相关。当知天下无运不成命,无命也不成运。”1

系统君像是在背不熟悉的课文,念得颠三倒四,沈渺听不太懂,但莫名觉得似乎很厉害的样子,捧场鼓掌:“说的真好!是你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