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反观自己和李信,武将之气、皮糙肉厚、古铜发黑,阳刚有余,清秀不足,小宫女平日里看到一堆木炭都比看到他高兴。

至于李信……蒙毅没忍住拍了拍小老弟的肩膀。

李信只是憨,人不傻,他顿时察觉对方有话:“毅兄,有话大可直言。”

蒙毅面带惋惜:“长使身边尚未有郎官。本想着,会是你留在长使身边,这样有啥新鲜,兄还能跟你一同品味。如今看来,长使她好像更喜欢……聪明人。”

只看相貌难免有将小宫女归于肤浅的嫌疑,就是拼智商,这李氏后人也比不过不是?

李信眼神懵懂,他看向长使,再看到她身边张苍那张漂亮的小白脸。

嗯……似懂非懂?

蒙毅继续道:“方才大王是不是还提了张苍的名字?这便是几乎过了明路了,至少在治粟内史这里,张苍绝对是能跟着长使的。至于你,届时又能在何处呢?难道你那握剑的手,要跟他们去捏泥巴吗?”

李信听懂了,李信明白了。

不行!长使身边的郎官只能是我!豆腐花、鱼头豆腐汤和羊肉串,都是他的。

李信拍着胸脯:“毅兄放心,长使还夸我打理兔子和大雁的手法干净利落,颇有经验。你再看那小白脸,估计连一只小鸡都没杀过,如何能相较?”

蒙毅于是更满怀同情看他。

长使跟张苍交换新知识,却只看中了李信杀鸡杀鸭的手法,堂堂武将沦为屠夫,啧啧。

李信这下看懂了,不就是过了大王的明路吗?

郑国这老头子,颇有几分冥顽不灵,原本他还想说好话,汇报之时,大王指出他疲秦误国,明显就是要将人办了。

李信心存善意,没有接腔。

如今秦王君心似铁,不是他,也会是别人去办了郑国,换成是他,还能让老头子好过些。

为了长使的豆腐和调料,他必须要继续留在章台宫。

现在他这就去请示,办人。

从陇西出发到咸阳之时,大父李崇交代过自己,凡事谨遵上意,切莫自己过多揣测,只要跟大王站在同一边,总是能少出错。

只是大王关了郑国之后,怕是就要对文信侯吕不韦下手了吧?

咸阳怕是要再起骚动。

修渠未成,吕相邦明知间人之计,居然同意疲秦,事发他将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