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为什么他要叫这么小的孩子哥哥。

他不想叫哥哥。

“那要不,我叫你哥哥?”拜完干爹干娘,被他爹送到钱有福跟前,软包子钱继听钱有福说不想做弟弟,软乎乎的道。

“你说的?你叫我哥?不许告状?”

“我说的,不告状。”钱继好脾气的奶声奶气道。

“好。”钱有福立时眉开眼笑。两个小家伙,没多久就愉快的玩到了一起。

钱昌荣媳妇袁氏在边上见了,心下大大送了口气。

虽说钱有福家确实对自家阿继有恩,可因是阿继前面的哥哥姐姐都没能养住,阿继又是老来子,他们家阿继打小被她跟他爹养的比较娇,她还真怕她们家阿继跟阿福相处不来。好在钱家这个小儿子看着也是个好的。

爱屋及乌,袁氏对李氏婆媳几个,态度也更真诚了几分。

“听说,周姐姐家的长子过不久就要去镇上念书了,不知夫子挑的是哪一位?”

“还没定呢,我们一直在村里待着,对镇上几位夫子也不是很了解,还要再打听打听。”

本来依着钱长林的意思,家里银钱不凑手,今年金银花、薄荷又不怎么好卖,准备等翻了年,家里日子好一点,钱有德再大一岁,再送去镇上。

不过,前几天庙会,钱家不是小赚了一笔吗?赶巧之前过来打听金银花的隔壁县医馆的人,又上门了,这单生意差不多就这两天就能定下来,到时候家里肯定能得些银钱,家里这才又改了主意。

不过夫子还没选好确实是真的。

袁氏点头,看了眼不远处跟钱有福玩在一起,乐呵呵的儿子,笑着道,“阿继他爹也想着过两年就送阿继去念书,为这倒是提前打听过一些,你们要是愿意听,我就给你们说道说道?”

“那可好。”周氏、李氏婆媳俩对视一眼,惊喜点头。

袁氏见李氏、周氏是真的感兴趣,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镇上目前私塾共有三家,教书的三位夫子,有两位秀才,一位童生,都是近两年参加大周科举刚刚考上的。童生那位暂且不提(她已经听阿继他爹说了,这山南村就有一位童生,钱家长孙现在就在那位周童生那里学习,钱家想在镇上给自家儿孙寻新的夫子,肯定不可能再找童生。),两位秀才,一位姓张,一位姓袁。

那位姓张的夫子年轻一些,今年还不到三十,后面应该还是要继续往上考的,所以私塾里招收的学生不多,招学生的标准也相对比较严苛,只要有些基础,又自己愿意学的。

姓袁那位,算是我本家兄弟,他年纪比我还要大上几岁,没有再往上考的意思,只想教几个好弟子出来,也顺便补贴些家用。因此招收的学生要多一些,招学生的标准也没有那么严苛。不过你们放心,我那族兄是个认真性子,对学生一直以来都很负责任。新朝才建没几年,科举重开也就这两三年的事,不好说,但在前朝的时候,我那族兄可是教出过举人老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