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茗茗调侃:“因为我们村儿今天有人结婚办喜酒呢,您这送信的刚好经过, 人家不得塞给你块喜饼吃吃让你带喜送喜啊。”
小宋恍然:“呦, 你要没说我真不晓得, 谢谢乔同志啊,待会儿我就拐过去走一圈,我还找不到媳妇呢,也好沾沾喜气。”
宁渝说笑:“你这条件还能找不到,只要想找估计都能被媒婆踏破门吧。”
多少算个临时工,还是邮局里的,往后转正了就是正式工,是能够在县里参与分房的。
“那哪里能啊。”小宋把布袋里的信递给宁渝,“首都来的。”
紧接着继续说:“我上有老下有小,爷死了爹死了,只剩七十多岁的奶,五十多的妈,加上十二三的妹妹以及七八岁的双胞胎弟弟,就这,谁家乐意把姑娘说给我。”
得,这还真是。
宁渝也是有闺女的,将心比心,谁乐意把闺女嫁给这么一个家庭的人。
妈都50多岁了,还能有个七八岁的双胞胎弟弟,那肯定是高龄产子了。
奶奶大概率没工作,高龄产子还是双胞胎后的母亲身上怕是落下点病。
加上底下的三个弟妹,别看小宋是公社里的人,而且还有正经工作,可一样苦。
宁渝叹气,问:“你现在住在公社?我在公社都没见过你。”
“没呢,我早搬县城去了。我家情况复杂,我爹原来是印刷厂的,有分一套小房子,还好是只有他的户口在县城,我和我娘几个的户口都还在乡下。他这么一走,留下我家那些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厂里也算仁义,没有把房子给收走,四年前我们就搬到县城住去了。”
这其实也是为了把那房子占住。
别说他们贪小便宜,家里这种情况哪里还要什么脸面啊,所以他们户口还在公社,算是阳里公社的人,但在县城却有房,能够参与邮局的临时工招收。
厂里网开一面,公社看在他们家孤儿寡母的面子上也愿意睁只眼闭只眼。这也算“左右逢源”吧,小宋说着都自嘲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