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页

台下这四个同学的家长也很高兴,全县前四哦,那的确值得开心一下,夸几句孩子,现在也出得起钱加个菜,一家人好好吃一顿挺好。

孩子们这样已经很开心了。对于他们来说,全县第几,都不影响他们明天要去上学。只要不是农忙,风雨无阻,上学不能停,试卷不能停,考试不能停。

村里大多数家长都没上过学,听到没有实际奖励,连条毛巾都没有后,调侃两句连合唱队的奖品都没有,也就笑着过去了。

可是,村民们万万没想到,这全县前四名带来的影响那么大。

周围几个村子的一些亲朋好友,过来询问他们能不能把孩子送过来上学不说,居然一些县城的亲戚,都过来打听他们的沈家村小学到底如何。

要知道,这些县城亲戚往常都不太爱搭理他们。

一些村民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教育所代表的意义这么重要。

很多人都不好意思拒绝,被拜托问到了顾细这边来。

顾细脸色平静,办公室里有熟悉的面孔,也有陌生的面孔,她一视同仁,道:“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只收村里的孩子,又或者是能考进我们村里作坊的职工的孩子。”

她们的作坊也需要引进人才。

光是村里人,刺激不够大,鲶鱼效应带来的影响更加直观,更能让村里人有危机感。

还真有人问了:“那顾校长,怎么样才能进你们作坊?”

顾细道:“考试。”

她早有准备,让徐小甜把写好的细则贴在外面,“上面写着各种条件,只要满足上述的条件就可以报名考试,参加完考试后,如果通过,那就能入职,孩子也就自然能在我们沈家村小学读书。”

原本听说不是沈家村的人不能过来上学后,大家都很失望。不过顾细居然说可以考进来,外村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只是,上面的名额太少了。

“怎么只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