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房间都是书,当初他们不知道天灾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再苦不能哭教育,顾细和沈青松买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教科书练习册,大学的书可太多了,他们就挑了一些可以来买,比如机械修理、电路、还有设计入门、画画入门这些等等类别的书。
还有一件杂物房,里面东西比较杂。
总共就这些了,因为他们始终觉得不能太依赖空间,这个空间只是以备不时之需。
整理一下,他们的生活还是可以过得不错的。
可是光是他们自己过得好,也不行啊。
他们现在的身份和职位,可是肩负起整村的希望。
而且,从养孩子的方向来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沈追凤和沈追龙从小生活在这里,只有环境变得更好更开明,他们会更有可能跟着一起改变。
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生活苦难的时候,说什么思想层面的东西都是假的。
顾细和沈青松当然知道村子里的辍学率高,知道女孩儿没几个能上学,可是路边的土胚房破破烂烂的,大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孩子们的衣服是大的穿完小的穿,大补丁上盖着小补丁,要不是灰不溜秋的,都能透光了。
这样的环境下,顾细让他们送孩子去上学,一家人勒紧裤腰带都凑不出钱来,劝也是白劝。
得先让大家的日子好起来,有奔头,才更有底气改变村子其他层面的事情。
“还是穷闹的。”沈青松摸摸头发,双手顺势枕在脑后。
顾细扯下他的手,“先睡吧,养足精神,才能好好谋划。”可别薅秃了头发。
当沈家村的第一声鸡啼响起,整个村子瞬间活了起来。
长辈中气十足地指使小辈做事,孩子们在村道上叽哇乱叫,精力充沛。
吃了早饭,虽然一般都是野菜干咸菜干加一大锅杂粮粥,最好的也就多出几个窝窝头,但起码肚子饱了,村民们三三两两掐着时间出去上工。
上工路上,就是八卦的集散中心,大家相互交流信息,东家长西家短,什么都能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