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1 驱逐西域人:再征草原!

铁血小千户 笔讷 1858 字 3个月前

一万五千大军,从关中出发,按照原先的路线,再次经由青岭进入河套地区,再北渡黄河来到戎昌草原。

一样庞大的兵力,加上更显复杂的任务,可萧文明组织起来,却要比之前的那一次轻松了不少。

国力蒸蒸日上,并且先前成功的经验给了萧文明连续两年都发动大规模北伐的底气。

从京城洛阳开拔,一直来到黄河北岸,萧文明是几乎一口气走完这么长的距离的。就需要在定北县稍微休息一下,才能养足力气,继续北进。

在这里,萧文明将原本安置在此处的戎羌各部落再次打乱编制,让他们跟随中原大军,返回戎羌草原自己的故乡。

短短一年时间,中原百姓将开垦耕地再次向北方推进了百里。

其实在这个时期,气候条件并非十分适合耕种,北方寒冷且多风雪,按照萧文明的推测,大概是在小冰期的过程当中。

黄河北岸开垦出来的这些土地十分贫瘠,且因为气温的原因,只能做到????????????????一年一熟,即便是成熟了,也是做不到丰收的,姑且打几斤粮食勉强糊口而已。

但是百姓求生存谋发展的欲望是最强大的,即便困难重重,他们还是在中原百姓几乎从未踏足过的地方,建立了一番新的事业。

但是这种开垦势必要同戎羌争夺土地和资源。

萧文明自己是中原人,在发生矛盾的时候,肯定是要优先保证中原百姓的生存空间的。

因此萧文明非但没有劝止这样的行为,反而动员手下的戎羌俘虏,鼓励他们就地留下,跟着中原百姓学习耕种,改变自己游牧的生活习惯。

愿意留下来的,萧文明还会额外发给良种、工具、耕牛,帮他们建造房屋农舍。并且待遇也和在此处的中原百姓一样,免除三年的赋税。

这一年来,这些戎羌人在中原边缘地带,同中原的百姓打过不少交道,也渐渐理解了中原百姓生存和生产的方式。

萧文明如此优厚的条件开出来,顿时就有不少戎羌人被打动了,约有十分之一的人甘愿留下来,放弃逐水草而居的奔波游牧的生活,开始学习耕种,其实也就是渐渐地融入了中原民族。

留下了一小部分的戎羌牧民之后,大军便继续北上。

一望无际的都是无主的草场,因为将近一年来都无人放牧,牧草长了有半人来高了,成了野马、野牛最好的觅食场所,成群结队、往来奔驰。

这种水草丰美的草场,戎羌牧民们一看就羡慕地流下了口水。

这里是草原最南方的地区,气温最暖和,相对而言水源也最充足,自然是最好的草场了。

那么重新分配草场的任务,就从这里开始吧!

萧文明再次将所有的戎羌人打乱,用近乎随机分配的方式,每隔一定距离,就安置大约一百户牧民,并且同样随机地给他们安排一位部落首领。

将原本戎羌草原上,各个部落分人分群全部打乱,好像是一副扑克牌,被萧文明整整洗了三次了,就是神仙来了也看不出之前是怎样的一种格局。

萧文明这么做,就是要把原有戎羌的势力彻底打散,甚至可以说是人为地建立了一

个新的草原游牧民族的局面。

让他们长期都处于一盘散沙,互相竞争、互相内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