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文的目的地是村里一个独居老人的家,其他人家里都有小孩子李博文不想麻烦他们。
李博文下车之后拿出提前买好的大米、面,轻车熟路的开门进去。
老人当时正在生火,推门进去滚滚的浓烟袭来呛的唐诗咳嗽不止。没办法唐诗只能出来外面缓一下。
赵叔开心的把李博文引进门,脸笑成了菊花状,把李博文拿的东西放好,说:“小李你又来了,来就来还拿啥东西呀,我一个人也吃不了。”
“没事李叔,就拿了些米面,别放到潮湿的地方,一般还是放不坏的。”
“哈哈哈,快让你的朋友进来家里歇歇,喝点水。”
火升好之后烟也散了,唐诗进去之后宋辞已经在和老人攀谈了。
老人拿出家里的陶瓷茶缸给三人倒了茶水,老人手黢黑黢黑的,皱纹很深。茶缸应该也有些年头了上面的已经有些掉瓷了。
唐诗神色平静的端起来吹了吹茶沫喝了一大口,茶水是甜的,应该是放了白糖。
李博文见此就放心了,他家境也不错第一次来这的时候喝水还做了很大的心理暗示。唐诗没觉得不舒服这点很好。
中午的时候宋辞觉得让李叔一个人做饭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主动帮李叔做饭。
李叔拿出了家里的土鸡蛋和平常舍不得吃的腊肉炒了两个菜,宋辞反而没帮上什么忙,李叔家里的调味品不多,最后做出来的饭菜却不错。
唐诗他们从没吃过用烧火做出来的米饭,保留了米饭最原始的风味。腊肉有些干吧了,炒鸡蛋还是挺好吃的。还有一种唐诗宋辞都不认识的野菜才是最好吃的。
吃完饭几个人都有些撑,帮着李叔收拾利落锅碗瓢盆,李博文带着唐诗他们出了门。
村里人朴素的很,在村子里的小池塘里滚着一群泥孩子,玩泥巴打水仗不亦乐乎。村里不来外人,孩子们也自在惯了见到不认识的人反倒有些不会意思。
一个一个哄闹着窜回了家,村子就那么大,半下午的时间整个村子都知道来了三个长得很好看的外地人。
几个孩子艳羡的看着三人,唐诗看过去发现孩子们的衣服上都是补丁,有的男孩子穿着的应该是姐姐穿剩下的衣服。
举目望去整个村子都散发着腐朽落后的影子。
没有自来水还是旱厕,有些人家的房子都已经快要坍塌了仅靠几根木头苦苦支撑。老人们常年种着地但,温饱都不一定能解决。村里的年轻人一走就是一辈子,但是这些老人们根本没办法。
青壮年外出打工,有能力的把孩子接走了只剩下老人。还有的干脆老人孩子都在老家,一年到头都见不上几次面。
婉拒了李叔想留下他们吃饭的想法,一路开车回来南城,回去的路上比去的时候还要沉默。
宋辞明明做的是自己最爱的油焖大虾,但唐诗脑子里还想着的是中午干瘪的腊肉。勉强吃了几筷子之后唐诗就放下了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