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说他们基础弱,再准备一年,哪一个肯?!肯定是与胡山长说,先试试,明年若应不上,后年再来,只当是感受春试的氛围了。
话都这样了,胡山长也不能点明,只能随他们去了。
明年就怕牵连到他们会吃苦头。若说书院里有人会参与其中,也不可能。
“明年若出事,尽力的在外面使点力气,搭救一二就是了,”邓智林道:“只要不是正主,只是被牵连,问题就不大。人嘛,吃一堑才长一智。对这些不听的人来说,也许栽上一次,这一生都会记住这个教训。若是入仕,也是好事,将来为官,行事,才会更谨慎。”
第118章 抱怨
关开涵想了想, 点了点头。
后面几天主要便是买礼物, 准备走礼。这个事主要是赵玉和买齐了, 然后托了人,带了信和东西送到镇上去了,主要是提前给孙元发和孙丽娘拜年的意思。
从县里到镇上能有多远?!现在有县里急着过老家过年去的, 因此一出发, 也就一天功夫到镇上了。当天就送到两家去了。两家隔的并不远。
都是一个镇上的人, 虽说家业肯定比不上关家, 但是在镇上有院子, 也有铺面儿, 若不然谁肯在镇上这般的嚼用, 皆是因为有铺面, 这才住在镇上扎根那种。当然,在村里也是有田地啥的,日子不难过。
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太平盛世的,没有战乱和兵役征役啥的, 百姓们又能干的日子很好过,农业社会吧, 再加上风调雨顺, 吏治清明的,百姓们的日子都还过得去。勤劳的人就更是如此了。
东西一到,孙丽娘就回娘家去了, 见到孙元发坐在柜台后呢, 便道:“姐夫的信和东西, 哥也收到了?!”
孙元发道:“收到了,姐夫还挺客气的,来的东西不少,信里也写的客客气气的。”
信里写的啥呢,说是年后怕是要出门有事去,怕不能来了,因此先叫东西来,免失了礼数啥的。又客气的说了,等年后他回来了,再请他们去县上做客之类的。
孙丽娘点了点头,心里却是不得劲,要是姐姐还在的话,不至于这般生疏,现在虽然客气,可总是亲密不足的啊。就连小涵对他们心里也远了。若是以前哪至于此。
孙丽娘便道:“前些年,总归是咱们不好,若是对小涵好些,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总归是咱们有照拂不到的,只想着姐姐走了,疏远了是应该的。现在巴巴的巴结上,姐夫给理咱们便算是客气了。这样子,足够了。”
“是足够了。”孙元发叹了一声,道:“千错万错,也是咱们两个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