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官兵充任的搜子搜查的极为严格,不仅所有物品都一一检查,就连吃的都掰碎了,至于御珩身上的衣服,基本上快要脱完了,被人摸了一轮才算结束。
院试考两场,每场考一天,第一场为正试,考两文一诗,考完后第二天就会进行一个筛选,取秀才名额的两倍,用圆圈揭晓,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草案。
只有上了草案的人才能参加第二场考试,第二场为复试,考一文一诗,并默写部分《圣谕广训》。
按照规定,每个州府录取人数在五十到三十不等,文风鼎盛的录取五十个,教育水平不高的则只有只有三十个名额,浔阳府便算是那教育水平不太高的,所以每次院试录取名额只有三十个。
这意味着在场两千多人要争夺三十个名额,说是百里挑一一点都没错。
御珩进了考场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青翰州的贡院条件比起浔阳府来是要好一些的,至少头顶的顶棚不漏光,不过大小却是相差不大的,御珩坐在位置上,已经做好了考试的准备。
考试开始后,很快便有官兵将答卷和草稿纸放了下来,随后又是两个官兵举着粘贴了考题的木牌开始巡场,让大家看到这次考试的题目。
两文一诗的题目算不得多,御珩这次同样早早做完,不过他没有提前交卷,院试不如乡试会试那么严格,因为青梧省的学政一心想要让学子们体验科举之路的艰难,所以完全按照乡试的规格来设定,不到规定时间,贡院大门绝对不开,御珩便只能坐在考棚内,挨着时间。
到了时间,官差上前收了卷子和草稿纸,才让所有考生排着队出贡院。
出了贡院,御珩找到另外两个人一起回了租的院子。
第二天,到了草案张榜的时候,御珩和金子阳一起去了贡院门口看榜,很快在榜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次号,这代表着御珩可以参加第二场考试,看到结果御珩和金子阳汇合。
金子阳脸上带着喜气,问御珩道:“贤弟可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次号?想来是一定找到了。”
御珩笑着道:“子阳兄如此喜悦,想来也是得偿所愿了。”
确定两人都可以参加第二场考试,御珩和金子阳回了租的院子里准备第二场考试。
第二天,再次来到贡院,这里的人就要少很多很多,总共几十个人,但是考试的氛围依旧十分严肃,对所有考生的检查也没有一丝懈怠,想要作弊就要先做好被抓的准备。
第二场考试对御珩来说要更简单一些,一文一诗和默写《圣谕广训》,默写对于御珩来说就是送分题,至于一文一诗,对于御珩来说不过是花费一点脑细胞,所以一场考试很快便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