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弄死贾姨娘,她生的庶子庶女便还要留在傅家,需得李氏与傅仲霖每日提防——凭什么?
还是目前的结果最好,一个为了妾室抛下家业的所谓侯爷、一个被家族逐出家门的妾室,带着共同孕育的子女为了承担过错离开傅家。
离开容易。回来,再无可能。
日后,定有不少好戏可看。
纤月交给傅晚渔一个信封:“回事处的人说是姑爷派人送来的。”说话时,面露困惑。
傅晚渔摸了摸下巴颏儿,预感不大好。
信封里是新旧两份请帖,时间相隔三年。
旧的那份,是顾岩陌写给临颖公主的;新的那份,是他写给傅晚渔的。措辞相同。
他说有私事相商,在归云阁略备薄酒,三日内随时恭候。
傅晚渔摩挲着那份旧的请帖。
不需问,这一定是他从公主府拿出来的。
看落款的日期,记起是那年战捷回京一个月之后。
有私事相商?一男一女,能商量什么私事?——或许是名义上嫁了人的缘故,对这种措辞敏感了一些。
但在当时,她很可能因为私事二字就直接扔到一边。
回京之后,她的情形并不是外人以为的清净自在,皇帝让她指挥暗卫,查一桩牵连到几位武将是否通敌叛国的案子。
那种差事,感觉比打仗、负伤更辛苦——曾上阵杀敌的人,她不愿意查,但若由别人查,几个人兴许就要平白送了性命。
案子查了将近一年,期间一直肝火旺盛:根本是捕风捉影的事,偏要怀疑,偏要查,只是皇帝的疑心病作祟。她费尽心力,才逐步打消了皇帝对几个人的疑心,弄死了当时乐于煽风点火离间君臣的暗卫统领,捎带着收拾了两个真正贪赃枉法的封疆大吏。
私心里,那件事刚一开头,就很疲惫了,一门心思地离开京城,去边关度过余生。
而应该就是从那时起,她因为迟钝到了没心没肺的地步,忽略了顾岩陌对自己的心思。
顾岩陌对自己倾心——在前世,如果及时得知,如果他答应做挂名夫妻,兴许真就会考虑嫁给他。大不了,成婚之后,拐着他去镇守边关。
可是,她错过了。
错失了与他的一切可能。
但他也有问题:就不能找个别的由头见她,直接表露心迹么?
嗯……还真不能。
换了她是他,听说过她动辄把倾心自己的人撵出公主府的事情之后,也会放弃直来直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