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之间起外号”是一种现象,不是许聪的个人行为。班主任会忽视,也不是个例,而是老师们都会忽视这个问题。
班主任黑了脸,谁天天吃饱了撑的给人起外号。她分明是想让他成为个例,然后四处宣扬,将他钉在耻辱柱上。
校长认真想了想,不得不说,这小孩说得挺对。也很有正义感,她摸摸她脑袋,“你只想到别的小孩,可你自己呢?”
苏以沫挺直脊背,“所以为了祖国的花朵,您把我调到其他班吧。随便哪个班都成,就是不能在一班。”
校长故意问,“如果我不愿意呢?”
苏以沫牵起妈妈的手,“那我只能让妈妈把我转到别的学校。那您可就少了一个天才为学校争光。”
明明只想当个学霸,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她只能硬着头皮再装一回天才。她以后可能要跟天才杠上了。
如果一开始苏以沫讲这个话,校长可能会觉得她用这个方法威胁着实可笑。整个学校总共有上千名学生,转走一个学生,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可是通过简单几句交谈,校长就发现这孩子聪慧得可怕。她不仅逻辑清晰,而且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无论上头如何鼓吹老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但普通学生和天才的待遇还是无法相同。
天才可以给学校带来荣耀,获得奖章,教育局也会给予嘉奖。
人吃五谷杂粮,谁还能没有点私心。
校长看到一个好苗子,也会起爱才之心。但前提,她得是个天才。
听到苏以沫大言不惭,班主任嗤笑出声。他教了她两个月,怎么半点没看出来她是天才。
听到苏以沫如此自信的话,校长没有像班主任那样面露不屑,而是认真考较起来,“你有哪些特异之处?”
苏以沫淡淡道,“我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