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梁晨晨端着一杯手磨咖啡进来。
咖啡的香气勾着乔安年。
乔安年盯着装在瓷杯里的咖啡,有点后悔了,哪怕是早上已经喝过咖啡,完全可以再喝一杯嘛。
梁晨晨手里拿着空着的托盘出去,贺南楼降下办公室的百叶窗,随手关上房门,并且将其反锁。
贺南楼在主沙发上坐下:“想喝就拿去喝。”
乔安年摇了摇头,上班世间,还是公私分明得好。
“不了,贺顾,你让我来你办公室,有什么事吗?是不是我的方案还有其他的问题?”
贺南楼:“想到怎么解决预算跟目标用户群相悖这个问题了吗?”
乔安年摇了摇头,“在做方案的时候,我已经尽可能地压缩成本预算了……”
“你知道你方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乔安年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你说。”
“太过理想化。比起设计一款ai陪伴型机器人,你的出发点更多是在想要尽可能地解决你的目标群体的困境。但是不要忘了,无论你设计的初衷是什么,你都只是在设计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盈利应该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乔安年不是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
他并没有觉得小楼唯利是图,相反,他很清楚,小楼对产品的定位是正确对的。
“你的意思是,我想的不应该是怎么去压缩预算成本,而是调整我的目标群体?定位可以依然是在60以上的老人,但是具体目标群体是那些独居的富豪们或者是家境殷实的老人?这样,不仅可以不用再缩减预算,相反,因为目标群体足够殷实,完全可以放开去做。
等到产品问世,尽管只能惠及部分家境殷实的富豪,但是这也意味着,如果产品成熟,可以扩大生产,那个时候技术也会成熟许多。只要在原有的产品上做升级更新,制作成本也能进一步被压缩,惠及的群体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乔安年的思路被彻底打开。
他不得不承认,在很多问题上,小楼的确比他要有远见。
这种远见,不是他凭借多年的社畜经验又或者是穿书这个金手指就能够拥有的。它更加像是一种天赋,是小楼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又或者是他的出身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