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多数的犯罪都是一时头脑发热, 等到被关进局子了才后悔莫及, 因此贺刑警之前也没太过注意。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即使是作案手法残忍,查案过程中冷静睿智的犯人在案件彻底侦破后也同样表示自己原本并不想那么做。
这世界上的矛盾处处存在,仇恨从未消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以杀人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仇恨,而现在却出现大量的犯罪行为。
——就好像是被催眠或者暗示了一样。
多年的刑警生涯让他敏感地意识到这并不正常,他试图找出那些奇怪犯人之间的联系, 但他们的交际圈并无交集, 甚至有些连网络都不怎么接触。
如果非要说的话, 他们就只有一个共同点:被贺秋笠抓进来的。
他们犯下的要么是贺秋笠协助警方侦破的案子, 要么是事务所接到的委托,要么就是偶然碰到的凶杀案……
而且这些案件基本都是很快就被侦破, 最多也没有超过三天。即使是连环杀人案,只要贺秋笠接手,必然会被侦破。
之前贺刑警只觉得自己的侄子挺厉害, 但现在却是细思极恐。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居然能有这样的办案能力?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贺刑警不想多想, 可贺秋笠超乎常人的能力,以及他本身学习的心理学都让贺刑警产生联想:贺秋笠是不是组织的人?他是不是利用心理暗示促成了犯罪?甚至是提供了手法?
他“帮”那些人杀掉仇人,然后再亲手把他们送进监狱——电视里不都是那么演的么?最大的反派往往都是潜伏在警方身边。
有了怀疑对象,贺刑警便开始关注起贺秋笠来,甚至没少借故往他家里跑。
结果还真被他发现了点东西——被贺秋笠藏起来的、一个密封的盒子。
据贺秋笠说, 那是母亲的遗物,让他在过完35岁生日的时候再打开。贺秋笠也是个好奇心不强的,就这样锁了十几年,根本就没打开过。
起初贺刑警怀疑贺秋笠撒谎,那盒子根本不是什么母亲遗物,而是他的犯罪证据。
因此在贺秋笠外出后,贺刑警便潜入他家中,打开了那个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