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堂屋的各种证物,熊家上下的众口一词,加上早先在熊家的暗桩早已受不住刑罚,将如何在井水里下蒙汗药,如何在堂屋放迷烟,如何开门放了众壮汉入府交代了一清二楚……这些都是“铁证”。
此外,熊老太爷收到的那封密信被当成了恐吓信交了出来。那信因为谨慎,本就写得模糊,只是强调了他想要女眷和儿孙平安便要识相听话,可眼下刚好对上了绑匪的口吻,成了绑架恐吓勒索的有力证据。
如此,那群“绑匪”更是辩驳无能,憋屈无比——难道去反驳表示他们提刀上门是为了杀人灭口?
而熊家为行商起家,家产颇丰,若说珏王看中了熊家的家产而做出此举,似乎也不难理解……
朱常珏自然不会承认,既然管事身上已证据确凿,那自然也只能让这管事出来背锅。
熊家人自不会罢休。
他们咬定,若不是得了珏王暗中应允,小小一个管事如何有此胆量?若不是没有他的相助,小小一个管事如何能调动这么多人进行绑架?若不是他的布局,小小一个管事如何轻而易举弄来迷药,如何安插棋子,如何完成里应外合的行动?
鼓也击了,钉板也滚了,事情自然被传得沸沸扬扬。
尤其那之后,浑身是血的熊家大老爷从钉板上下来,二老爷便将拿血书写的诉状给递上去了。
熊家所有人一道叩在地上,求青天老爷明断,还他们一个公道。
顺天府怕闹出事来,要将那熊大老爷抬下去就医。
结果被拒了。
熊大老爷宁可躺在担架里,干躺在顺天府门前也不肯跟着大夫走,咬定要等开堂,其坚定意志叫人心惊。
尤其熊家的男主子们无一例外地脖子上一大圈青紫,更令所有人触目惊心,似是看到了几个时辰前他们差点命丧黄泉的惨剧。
还有熊三爷因被不幸一刀对穿的尸体,就那么插着刀被摆在了府衙门前。
那场面,让任何人都镇定不了。
围观众人一开始只是震惊,震惊于熊家的胆量和癫狂。渐渐地,当证据越来越多,群众开始愤慨,开始不平,开始从看热闹转为默默支持,最后转为了明面上的声援。
谁叫熊家所站的立场是“庶民”,是弱势群众,是百姓,而珏王代表的则是权贵,是强权!
恃强凌弱,这样的抗争往往最容易挑起,最容易煽动,最容易引发同情和弱势者的代入。
暗中有人在领头,于是愤愤不平的人越来越多,“声张正义”之辈也越来越多,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开始掺和,只半天功夫下来,这事便闹得群情激愤,顺天府外声势浩大。
压力骤然压身,顺天府尹头大无比。
一边是珏王,一边是愤怒的百姓。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自然不敢随意开审。
至少在他和他的人查探个大概之前,他是不敢轻易开堂的,他的人去找李纯,却怎么也寻不到人。去找营救下熊家人的卫长,也是寻人不得。
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压下,明日早朝再说。
于是,顺天府尹出来表示,案情重大,需要进一步搜集证据,择日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