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拿了张白纸,仔细统计自己身边的人员名单,这一统计不得了,她一个八岁的女孩子,住着建筑面积两百多平的一个小四合院,竟然光是有名有姓的使唤丫头就有两个大丫头、四个二等丫头、八个三等丫头,还有不入等的七个新买的丫头,这还不算完,她的奶嬷嬷如今管事少了,正在荣养,还有一个教养嬷嬷福嬷嬷,专司洗衣、洒扫之类粗活的婆子若干,这个小院简直是冗员过多,机构臃肿的典型啊。
不用说别的,就是这些丫头,除了近身伺侯吴怡的两个大丫头,她们的助手四个二等丫头之外,八个三等丫头负责打扫卫生、采花,拨草等,八个人这么点平方,一天能有多少活?更不用说这类活一是和婆子们重合了,二是多数都让未入等的小丫头们给做了。
可是在吴怡看见她们时,她们又都是很忙的样子。
吴怡在现代虽然没有工作过,可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她上小学的时候也有这种人,老师了来努力学习,老师走了就是撒欢儿的玩。
可是她一提出要精减小院的使唤人,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夏荷,夏荷的反对理由很简单:“嫡出的小姐就是这样的派头,不是一步出八步迈的,怎么能显出大家小姐的风范来?”
好么,当官的难怪要贪污呢,就是这些风范、派头就逼得你不得不贪,不贪养不起这些人啊。
“再说了,我们终究是要出去的,若不趁现在多带出几个人来,让我们怎么放心走?”侍书的反对理由更加的有“远见”。
吴怡想到了那几个红字辈的丫头被选出来的目的——未来的陪嫁丫头侯选啊!陪嫁丫头侯选也是未来姨娘侯选……一想到这里吴怡就觉得浑身发痒,她之前胡混没意误到的问题通通浮出了水面。
三个人正在讨论人员问题呢,院子里忽然传来了小丫头的哭叫声,吴怡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原本不发一言的福嬷嬷重重地咳了一下,吴怡赶紧又坐了下来。
福嬷嬷并不像电视剧里面的嬷嬷一样一项一项的教吴怡规矩之类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随时纠正,其中的一项就是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吴怡一旦不达标福嬷嬷就祭出唠叨大法,一直念到吴怡承认错误为止,吴怡认为精神折磨同样很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