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上接连讨论了几个战后安定之策,都由应璟一人最后定夺,陛下对他百般信任,自然没有异议。
大臣们已经看得很清楚,这一战之前,宁都侯险些被从君侧清除,这一战之后,他却成了最大的赢家。
一般这种局势之下,朝中都会出现分化。
一种是不甘心一人独大,便支持幼帝,以保皇保社稷的名号暗中拉拢对抗应璟的势力,这一种人通常都是势力强劲的世家,本身就有一定的影响力,老丞相和周丰容接连倒台,正好给了他们出头的机会。
另一种则是中高层官吏,这类人既想继续往高处爬,却因无缘参与上层核心而始终雾里看花,对应璟的认知也只停留在谦谦君子的外表上。觉得以他的所作所为,未必不是当世周公旦,尽可以辅佐。
其余的,自然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中立派了。
无论如何,这些势力此时都还不成气候,对应璟而言,根本没有半分影响。
他每日所做的事变得十分简单:治伤、喝药、上朝、下朝,偶尔巡视一下民生。
年轻有为,君子端方,美名远播,这是所有姑娘心目中最期待的情郎模样。
寒冬腊月里,都城里的姑娘们有时就聚集在路边,冻得直跺脚,不过就为了等他的车过去时瞥一眼。
大家都在猜测,不是说荀将军要和宁都侯成婚的吗?怎么至今没有动静呢?
难道说黄了?
姑娘们其实很期待这个结果,虽然说她们也明白即使黄了,也轮不到她们就是了。
宫中显然也有人关心着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