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之事对于格鲁古人而言并不是问题,不断流动的信息对他们而言就如呼吸一般。时刻被统计的数据可以达到非常精确的地步,这也就能让他们很轻易地弄清手头掌握的物资。
但知道有什么并不算是大问题,更多的人们关注点放在以后怎么用上。
有的人提议省吃俭用维持一个低消耗的状态,直到遇上必要的情况才可以施展力量。至于什么情况是必要的还得到时候再,或者也可以在眼下就讨论出一个轮廓来。
有的人则提议将手头资源进行重新规划,以根据现有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制造些加工机械。不过代价就是将有大量的机甲和设备变成零件,而换来的则是整体战力进行可控的跌落。
反正力量层次的跌落是一定会发生的,在黑门被关闭的时候就只能导向这样的未来。以后再想维持之前的消耗状态是做不到了,否则就只会让跌落的进程大大加速。
“我们多少得有些生产能力,哪怕再简陋也是基于之前生产能力上的。由此获得的产出便不至于太过可怜,我们只要不停地努力下去就能复制出一个型的殖民地。
那些在偏远之地的型居民点也不是不可以生存,而且在人力和物力上要比咱们差太多了。他们尚且可以轻松地压制土着,那我们能做到的程度也不应该太差,总不能变得连土着都不如吧……”
提出这个建议的是一些技术人员,而他们敢于这么就是在物品清单中存在着多功能工具台。这东西可以根据储存的程序完成多种工作,而且本身也记录着大量的图样。
是为了建设新的研究基地才将这东西送来的,而在眼下这就成为了保存相当技术能力的希望。不过相关的的提议虽然着眼于自力更生,但其实并不被大多数人所喜欢。
因为这样的提案首先会拆除大部分的兵器和设备,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种非常败家的行为。这样非常不符合在长期战争中养成的观念,尤其在没有外敌袭来的时候就太打击士气了。
除此之外就是预计会出现基础材料缺乏的状况,而将来还少不得进行探索和采集的工作。在那之后还得进行挖掘、运输、冶炼和加工,要进行这些工作就无疑需要更多的资源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