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可啥都不敢想啰!”老国王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他竟然生出一点儿“得一人可以得天下”的感觉,但他也很清楚,他膝下任何一个儿子,都不可能得到伊丝塔这个女人。
——这真是令人烦恼。
离开库塔以后,汉谟拉比的王驾继续向北行进。
在这一路上,希律随着王驾,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像在库塔时一样,设一个临时的“正义之门”,为当地人排解纠纷。
他处理了很多很多的投诉,每一件投诉和最后的处理结果,都被希律记录在了泥板上,并且在伊南找来的陶砖场烧成陶板,作为“不可更改”的记录保存。
这些陶板越积越多,最后成了无法携带的行李。汉谟拉比干脆命人将这些陶板直接先送回巴比伦城,作为档案入库。
希律处理投诉时也越来越依照“原则”,而不是汉谟拉比原先的“判例”——毕竟就算是希律能够引用巴比伦王以前的英明决定,也无法从档案库调取记录出来核对。
距离巴比伦越远,希律遇到的案件就越发显得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不像巴比伦人,他们总是喝酒打架,以及因为贸易而发生争端。
在巴比伦之外,希律遇上的投诉包括了大量的婚姻、继承、债务、雇佣、租赁、嚼舌根讲闲话……其中关于婚姻和男女关系方面的投诉相当之多。
希律在这一领域多数采用了苏美尔人的习俗来帮助判定——他的理由是,苏美尔人的家庭生活相对稳定,较少纷争。
这一点得到了汉谟拉比的认可。虽然汉谟拉比自己是个阿摩利人。
苏美尔人的婚姻生活之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高,在婚姻之中保有较多的财产权,让她们有充分的资源能够抚养自己的子女。
同时,在苏美尔人的家庭里,女孩也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这据说与千年前圣倡的风俗有关。千年之后,神庙里已经不再出现圣倡了,但是多数苏美尔人家庭依旧保持了教授女孩读书写字的传统。
汉谟拉比想起自己那终日鸡犬不宁的后宫,果断认可了这些习俗。
于是希律按照记忆,将苏美尔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习俗都记录下来,交由汉谟拉比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