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好里说,就是讲究素质教育,摈弃分数决定论;而从阴谋论的角度出发,则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素质教育就和腾讯游戏一样,没钱玩你麻痹!
没钱你怎么玩高尔夫球,你怎么玩帆船?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你从那儿弄推荐信?怎么进入有实力的社会团体实习?这些天然就是为拥有社会资源的那批人准备的。
而为了让屁民们认可这种制度,他们就在各种文艺作品里鼓吹这种思想,因此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那些现象。
在中国文化里却是恰恰相反,看看几大名著的主角吧,诸葛亮是学霸,关羽还会夜读春秋;西游记里,唐僧熟读经书,孙悟空那么吊,唐僧念段经文他马上跪下喊爸爸;再看看那些古典爱情小说,那个主角不是才高八斗?
相对应的是,饱读诗书文化水平高的女性更能获得男主角的好感,比如金庸武侠里的黄蓉,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赫敏和哈利波特可谓是青梅竹马,加上学习出众,外貌不俗,而且和哈利的妈妈一样是麻瓜家庭出身,这简直就是中文小说里女主的标配啊!
归根结底,这是欧美贵族文化和中国士人文化的冲突,在古代中国书读得好了就能出头,而在欧美则不然。
脑海中,金妮和赫敏的形象来回摇摆,最终还是赫敏占据了上风,周明章终于做出了决定,好吧,看来哈利和金妮的cp得拆了,换成哈利和赫敏的配对好了!
要是在欧美文化的背景里,毫无疑问金妮会是更合适的女主,但是既然现在本书要面对的是中国文化背景的读者,那么还是选择赫敏的好!
在原著中,哈利波特的感情线有这么几条,首先是赫敏,俩人在去霍格沃兹的火车上就认识了,然后一起走过了漫长的七年时光,周明章可以隐隐的感觉到赫敏对哈利波特是有好感的,不过不知道俩人最终为什么没有走到一起。
其次是张秋的线,这条线有点莫名其妙,哈利自从认识张秋开始,对她就有懵懂的憧憬,可惜这家伙实在是太怂了,一点儿就没有继承到自己爸爸的泡妞天分,每次遇见张秋就会脸红心跳;在三强争霸赛的时候,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要邀请她成为自己的舞伴,却在英俊高大的迪戈里面前失去了勇气。
等到迪戈里挂了之后,张秋主动追求他,哈利才敢下手,可惜自从小天狼星死后,这俩又莫名其妙的闹掰了。
而金妮在第一部的时候只是出来打了个酱油,并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到了第二部,金妮就成为重要配角,并且送了哈利波特一封情书,“他的眼睛绿的像刚淹过的癞蛤蟆,他的头发黑板般乌黑潇洒,我希望他是我的……”
好吧,这段表白简直让人无法吐槽,难道这妹子是上魔药课中了毒把脑子弄坏了才想出来这些无比蛋疼的措辞么?
第三部和第四部金妮继续打酱油,等到第五部邓布利多军成立之后,她的戏份才重新多了起来,和纳威、卢娜一起成为仅次于主角三人组的重要角色。
到了第六部,他们俩的感情方才正式确定,金妮名正言顺的成为哈利波特的女友;第七部她的戏份虽然再次减少,但却经常出现在哈利的回忆之中,在最后“十九年后”的章节里,他们俩终成眷属。
仔细想想倒也符合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十一岁入学,到六年级就十六七岁了,正是爱情萌发的年纪,再早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十一二岁的孩子懂什么啊。
但是,如果按照原著继续写哈利和金妮的cp,周明章却觉得别扭的不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周明章认真琢磨起来。
哦,是了,有点明白了,等他打开哈利波特电影,看到艾玛-沃特森的时候,周明章方才有些反应过来;实在是因为电影版选角的问题啊,在书里写得可是金妮长得很漂亮,而赫敏比较一般,但是电影里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的颜值毫无悬念的吊打了金妮的扮演者邦妮-凯瑟琳-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