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上茶,我随后就出来。”唐宁松了口气,刚好思路有些滞涩,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也好,说不定就有新思路了。
她出去之后,便看到了纪繁真身侧的男子,穿长衫带礼帽,比纪繁真稍稍矮一些,面容更加严肃。
跟纪繁真的那种跳脱性的冷漠不同,这一位是真的严肃,仿佛平日里面部并不需要有很多表情的那种。
“唐小姐,没有提前询问就带了朋友过来,实在是打扰了。这是我读书时期的好朋友,吴光耀,也是津南人,刚巧来找我,我想着二位是老乡,不妨引荐一二。”
纪繁真熟门熟路的脱帽,坐在了庭院树下的椅子上。
吴光耀依然站着,向唐宁点头致意,“冒昧打扰,久违唐小姐大名,今日终于有缘相见。”
“吴先生好,欢迎欢迎,请坐。”
唐宁邀请吴光耀坐下,“没想到在上海还能遇见津南的老乡,不知吴先生在津南哪里?”
“说起来也是巧,我虽然是津南人,但在津南的时候并不多,只前几年求学结束后,心头迷茫,干脆回去教书。我还收过一个学生,叫程子龙。”
“子龙?”
唐宁挑眉,有些惊讶。
她还记得程子龙口口声声说的先生,满脸都是信服的模样,慢慢和眼前这个吴先生重合了。
“对,子龙还曾带我去看过庭审,他深深地为有唐小姐这样的姐姐而骄傲。”吴光耀倒是认识唐宁,但第一次双方正式见面却是现在。
“那真是太巧了,没想到子龙口中的先生就是您。”
既然提起了子龙,唐宁忍不住问,“那吴先生这次来了上海,是要短暂的呆几天呢还是要久居?子龙怎么办呢。”
那个家,也就程子龙的三观没有歪,真是不容易。
“我都和子龙说好了,他大概过不久也要来上海。津南是个小地方,子龙虽然不是惊才绝艳的孩子,但他踏实勤奋,心中又有理想,我觉得是时候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来提高他自己了。”
吴光耀是有门路的,他当初的同学,也有几个在上海教书,其中一个甚至还做了校长。
这个时候大家想着是读书,可眼下读书并没有很好的出路,读书不留学便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无数仁人志士拼尽全力想要寻找到救国的方法,对于程子龙这个弟子,吴光耀是有计划的。
但这一切的前提也要他是个可造之材,不论是才能还是心性,缺一不可。
唐宁听得直点头,“子龙早就说过想要介绍吴先生给我认识,怪我那段时间太忙,没能在津南认识先生。”
吴妈上了茶,是纪繁真喜欢喝的六安瓜片,他浅浅饮了一口,“吴妈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哎呀,纪先生客气了。”
吴妈的脸上笑出了一朵花,纪先生可真是个好人。
又客气又有才华,高高的,能配得上小姐。
两人的对话打断了唐宁和吴光耀,唐宁连忙招呼吴光耀坐下喝茶,心里想着要给程子龙写封信了。
既然是她弟弟,不管怎么说,大人之间的恩怨也影响不到小孩子身上,更何况程子龙本身也是个十分善良的小孩儿,如果他来上海求学的话,也不能全靠吴光耀负责,人家只是老师,能管得了多少呢。
“对了,《章汤氏离婚记》已经完结一段时间了,接下来你是怎么打算的?”
纪繁真问道。
毕竟热度这种东西,不抓住很快就散了,作为一个新人作者,唐宁的开局可谓十分优越,几乎可以说是一炮而红。
直到现在还有骂她的,当然更多的是对她的赞赏和讨论。
这就是成功,更难的是如何保持这种成功并且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纪繁真既作为作家也是作为编辑的身份来问她,“别不当回事,我可要催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