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又问道:“‘圣光’不是在普遍加薪么?其他地方的工厂给三四百的月收入的,怎么给你们的少一截?”
“我们这消费低,工资也可以低一点。毕竟同样是建厂,总得有点优势。再说加个班能有五百多,这还少啊?”
“‘圣光’要招募多少人?”
“今年上的家电生产线就有二十几条,需要一两万人。明年产品线铺开,需要的人工更多。现在的麻烦是职工宿舍不够,十几平的屋子里挤七八个人。”
节目组特意拍摄了厂外长长的队列,女记者试图采访即将进厂的普工。只是这些年轻人大多腼腆,见到镜头便躲闪,不敢说话。
好不容易碰到几个愿意开口的,顶多说自己来自何地,对其他的也说不出什么来。采访了一圈,女记者又问陪同的干部,“他们好多来自边境县市。”
干部猛一点头,“对,‘圣光’优先聘用靠近缅甸的边境乡镇人员。那里经济很差,年轻人没出路。
若是不照顾照顾,他们很多人不是吸毒就是贩毒,一辈子就毁了。我们必须救他们。”
()
第805章 采访
进厂招工的队伍沿着街道蜿蜒,一步一挪。道路上车水马龙,拉货的卡车带着轰隆声进进出出。厂门拉着电动栅栏,保安在维持秩序。
央视节目组的镜头就从厂门开始,拍下那条长长的队伍。节目组有个副导演在隔天赶过来,指挥女记者和摄像师拍摄所需素材。
进厂的年轻人大多才十七八岁,瘦弱,懵懂,随波逐流的走进了厂门。他们由地方政府组织送来的。因为进厂名额有限,各地都靠抢。
到了厂内,市里干部总算给节目组找到几名愿意开口接受采访的工人。可说是‘工人’,不如说是孩子。他们真的很年轻。
“十七岁以下的,都要送到技校接受一年的培训。十七到十八的培训半年。十八以上的则看情况,培训一到三个月。
培训前要做体检,筛除不合适上生产线的。‘圣光’算是对得起这些娃娃了。若是让他们待在家乡,一辈子都没出息,说不定还得进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