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经过一段时间的盯梢,郭纯嘉那里并无异常,每日还在为充盈军饷积极地征税征粮。而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陈姜的行踪就很有点诡异蹊跷的意味了。

她自吉州城外被劫,竟是在大槐树村家中出现过。从村民们闲聊中得知,她某夜被人五花大绑扔在一间村居中,一个所谓高人和一具尸体与她同在。之后在家呆了数日,再次消失。

高人是谁,尸体又是谁,陈姜到底去了哪里?探子为了给皇帝一个交代,乔装后进村与村人和她的家人攀谈过,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如果硬要把各种答案拼凑起来,那就是陈姜仇人的夫君在吉州外从禁军手中劫了她,绑回大槐树村准备报仇,突然冒出一个高人杀了仇人夫君救了陈姜。然后受到激励的陈姜在家修炼功法,引来天雷,造成民众利益受损,她抠门不愿多赔钱,跑了。

仇人?天雷?抠门?多么奇葩且不可思议的故事!皇帝一个字也不想信,但捋来捋去捋不清这其中的逻辑,也看不出陈姜有半点与叛党勾结的嫌疑。几年间歇性的监视下来,皇帝自认为对陈姜的俗世生活还是比较了解的。她重视亲人,对娘兄十分爱护,若干了那大逆不道的事情,不可能不懂牵连家人的道理。能把娘兄留在家中,放心地说跑就跑,说明她心中无鬼,

可是他还有点疑惑,既然恢复了自由,又明知皇帝有请,为何不速速上京复命,又跑去了哪里?

陈姜的行踪,在十天后明了。

袁熙中路大军连下三城逼近洛州的时候,京城最高建筑摘星阁被雷劈了,四十九响雷把阁顶劈了个粉碎。皇帝将奏章狠狠砸在下面跪着的官员身上,气急败坏:“为何不早奏报此事?”

那殿阁官员头不敢抬:“皇上,军情以外奏章暂缓,这是您的口谕啊。”

皇帝气青了脸。原来二十几日内瑜州,时州,吉州到京城这一条路上,雷暴频现,多发于官道旁或郊外荒野处。往往集中在方圆五里左右的范围,把土地劈得东一个坑西一个坑。好在没有百姓伤亡,农田被毁损的也不多,当地官员本不需上报,可是每当雷暴结束,有人去查勘现场时,都会在某些坑里发现诸如:楚亡、窃国者死、天机不可泄露等字迹。

字数多少视坑的大小而定,大的就多,小的就少。字迹看起来像是某人随便拿个小树枝在焦土上划拉出来的,随意狂放且不羁,但令人不安。因为这些反动标语总是伴随着雷暴的出现而出现,瑜州时州吉州,无一处幸免。细思极恐啊,难道还有个反贼能预知雷暴出现的地方,专候在那儿写字不成?

大楚立朝不正,天降警示神迹的传言在三个州流传开来,正赶上朝廷为了打仗提高赋税的敏感时期,这种说法传播的速度比飞箭射出还快,十几日内百姓情绪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官员们防不住攸攸之口,只得将实情上报,可这时候起义军气势正盛,中原缺口已开,皇帝每日全身心投入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中,暂缓批阅除战况外的一切奏折,自然没能及时得知流言。

直至摘星阁被劈,殿阁的那些秘书官员们才认为此事不报不可了,虽然京兆府没有在摘星阁附近发现反动标语,但雷来了,反贼还远吗?说不定已经混进京城来了呢。

仗打得不尽如人意,老三失踪没找到,老二上了个折子要求监国的太子亲上前线督军以振士气,中原腹地又遭雷灾,流言四起,皇帝气得脑壳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