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她故意说得天真烂漫,毫无心机的样子,果然引来些年纪大的妇人善意的笑声。年纪略小的听到娶媳妇,纷纷别了脸作羞涩状。

不过,这些人的目光也都被成功吸引到陈姜的头上。陈稻远远看着,心中疑惑,这个好吃懒做泼皮似的堂妹,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房家进门不到半年的新媳妇刘氏眼睛一亮,脱口便道:“这花样的没见过,好别致哟。”

陈姜取下右侧的黄底金边缀桃心的绢花,隔着一个人大大方方递给刘氏,道:“嫂子是说这朵么?”

刘氏赶紧擦擦手接过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哎哟,是好看,婶子绣活真好啊,瞧这一圈小桃子绣的,别致,这是咋绣的?”

她身旁的另一个妇人也探过头眼睛不眨地看着,艳得很,年纪大一大都戴不出去,可女人们谁都不会承认自己配不得这艳色的。

陈姜笑道:“这些绢花的样子别处买不到,只有我家才有。嫂子想学就到我家去,叫我娘教你,我是不会的。”

刘氏手顿了一下,忙把绢花递回:“我手笨,学不会,这是你家用来卖钱的,也不能教人。”

陈姜笑意更深:“没事的,我家花样子多得很,教出去几样不妨事。”

绢花可不是什么长久的生意,这年头的绣娘稍微带点钻研精神就能模仿出来。陈姜肚子里的花样再多,也不可能永远奇货可居。

这时候余氏又插话了:“姜儿,你家咋要做生意了?分家你奶没给口粮吗?”

堂姐陈稻微微抬眼瞄了过来。

第18章 这生意做得

陈姜没有半点怨怒愤恨的表情,自若地道:“给了啊,奶奶可没亏待我家,该给的都给了,要不然哪来本钱做这绢花嘛。我家劳力少,光指着田地吃饭肯定不行,以后总有许多用钱的地方,我娘说苦累不怕,娘仨儿一起好好做活儿,能攒一点是一点。”

妇人们交头接耳说起小话来,议论些什么陈姜听不真切,不过从神情上看,她们是在赞同她。

甭管廖氏在村中风评如何,毕竟是死了相公的可怜寡妇。两个孩子没长成,孤儿寡母的就被老陈家扫地出门,村中人大多对他们是抱有同情心态的。比起陈姜平日的“没家教”言行,众人背后议论更多的,反而是老陈家。

陈姜今天两番言辞,使得许多妇人对她改观,同时暗暗感叹,看来分家后陈家二房的日子不好过啊,这吃过苦头的孩子不用大人教,自己就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