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谢国公领地,秋天无任何异象,她更无戒备之心。
次年春夏,桓城一带,洪水大水决堤,沿岸民不聊生。
朝廷派人彻查,才查出早在去年秋,桓城军粮库与太仓相继失火,损毁严重。
由于执政者宋显扬一直伺机打压谢氏外戚,谢国公为免遭罪,力压此事,不曾上报。
见持续天旱,谢国公将修筑堤坝的银钱挪用于填补军资,导致改修的堤坝没修,第二年水灾,牵连极广,扯出一系列瞒报、挪用公款等罪名。
宋显扬接人员伤亡惨重为由,将谢家人削爵、流放,以至于身子虚弱的太后谢氏重病不起。
宋鸣珂不懂事,被中宫饶蔓如挑拨了几句,跑去顶撞母亲,使谢氏怒上加怒,没几日,回天乏术。
此番宋鸣珂旧地重游,记起当年听到的“风高物燥”,才清晰明了一事,桓城的失火,非天意,而是人为!
既然目下为夏天,一切还来得及!
第四十五章
斜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于奔龙山行宫各处,却未能为宋显扬惨如死灰的面容增添一丝暖意。
清风徐起,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散去夏日的炎热,也吹得他心微凉微颤。
他承认,愧对生他育他、予他厚望的赵太妃,愧对相知相伴多年的好友乐平郡王,愧对心心念念的饶千金……
但龙椅上的那人,非要借这点可大可小的不雅之事,将他逼至离京数千里的北海?
自古帝王多无情。
千错万错,错在他于风头最盛时藐视一切,并暗中起过觊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