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鲤鱼,是我在载着两个读书人游玩的时候,听他们谈话才知道,原来书里也说了,这鲤鱼也是用来做鱼脍的上好食材。”

花满庭向摊主询问道:“摊主所说的可是《诗经?小雅?六月》中记载的“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摊主连连点头,确定道:“对对,就是这句话,那两个读书人就是这么说的!可我用鲤鱼做出来的鱼脍根本就没人买!”

花满庭摇摇头,为摊主解惑道:“诗经记载里所用的鲤鱼,应该是黄河鲤鱼,和长江鲤鱼并不一样。”

“黄河鲤鱼金尾赤鳞,肉质紧实肥厚,体型瘦长,没有明显土腥味,是上佳的食材。”

听了花满庭的科普,摊主的情绪明显低落下来:

“我这也是因为船上的人都说我片鱼手艺好,出来摆摊肯定生意好,能挣到钱。再加上那两个读书人的话,才想着来试一下,如果能挣到钱,在岸上买块薄地,就能让我儿子娶个岸上的姑娘,在岸上生活,不用像我和我的父辈一样,朝不保夕地在江上讨生活了!”

听着摊主朴素的愿望,商景颜一时也有些愣神。

穷文富武,他曾以为这个世界的武林如此的精彩,想必百姓的基础生活水平应该是不差的,至少也应该生活无忧才对。

却不想,生活无忧,闯荡精彩江湖的,都是那些家有恒产的社会中上层人士,真正的社会底层百姓依旧过着靠天吃饭,朝不保夕的生活。

仔细回想了一下原著,发现那些在江湖上有名的人物都不需要为钱财担心,

西门吹雪和叶孤城不必多说,一个有山庄,一个有城;

绣花大盗里的金九龄是少林俗家弟子,从小是不生活担忧,成人后又进入六扇门,有俸禄有本领,生活穷奢极欲,最后欲壑难填,走上歧路;

还有红鞋子里的欧阳倩,虽说花楼在古代是贱业,但欧阳倩是很有名的花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无数粉丝为她打call,还都是豪粉,毕竟,没有钱,花楼又怎么会理你.....

花满楼和花满庭一时间也有些感慨,三人分食完那碗鱼脍,再也没有心思接着闲逛了。

回到百花楼,商景颜向花满庭问及朝廷对渔民加以重课的原因。

花满庭思索良久,才斟酌的开口说道:“一是鱼类的加工和储存都需要大量的盐,而庆朝的盐产量有限,大量用于鱼类加工,很可能会造成盐荒,所以朝廷需要加重税负来限制渔民。”

“二是因为渔民没有土地,大部分的渔民只有一条船,生在床上,长在船上,老在床上,死在船上!

他们借着船可以在各个水域游走,很容易聚集成群,人数一多,就容易形成匪患,”

“前朝末年,苏州附近的太湖流域,就有一支由渔民组建的匪盗,在太湖流域烧杀抢掠,直接打乱了水上运输。前朝多次派兵围剿,都被他们利用熟悉水性和水道的优势逃掉,甚至还全灭过两次前朝五千人和八千人的水军。”

“前朝的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截了从南方运往大都的粮草,截断了元军的后路。”

“那这么说,这批渔民也是对庆朝的建立有功才对,怎么会变成如今这样?”商景颜有些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