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苏安如何能说,自己是念过千百遍克孜尔佛曲,才忍住欺负顾越的邪欲。
顾越笑了笑,靠着池壁坐下,把两只紧实光洁的手臂架放在岸边:“我没醉,阿苏,我还想听你弹《洛阳道》。”苏安舀起一瓢水,浇在顾越头上:“没行头。”
却正这时,一丝弦音从北面的竹帘子外传来,苏安耳朵一动,才意识到阁顶还有别的人,赶紧换上了衣衫。顾越侧过脸,吩咐道:“端来。”苏安:“什么?”
帘子被侍者掀起,风过阁楼,弦音乍响,苏安眸中映入一面亮亮的圆花五弦。
琴身形似一朵五瓣莲花,花上绘有飞翔的仙鹤,边缘烤漆鎏金;琴颈细长,富有琉璃的光泽;琴头曲项;面板内圈嵌凤眼,外圈镶螺钿,宛若晶莹的朝露。
细细思之,琴身和琴颈具有广陵地区流行的阮咸的特征,而琴颈弧度似弯月,是只有龟兹的乐匠才能造出的特殊形制,二者融于一体,阴阳相接,竟难分彼此。
苏安真正在意的并非外形,而是这把五弦的品和相。它把曲项的相和直项的柱结合成为五相十柱,这就意味着龟兹七调和传统五声调可以在同一把乐器之上弹奏,不仅音域扩张,音准也得到改善,无论凤眼还是龙眼的手型都能驾驭。
更精妙的是,琴头的五条轸里刻有特殊的弦槽,似眼下这样,把弦搁置在槽位里,当有不同方向的风吹过时,触发相应的拨片,使凤眼中的铜丝伸出孔位,配合山口处压弦片的揉吟,便能自发地奏出弦音,音质轻柔,像林间的鸟鸣。
苏安走过去,指尖抚过琴轸,只觉得浑身的血脉都在喷张,如飞蛾见到明火。
曾说,白氏明达生前所用的五弦,在玉门所造,其名“妙运”。妙运侍奉二朝君王。炀帝时,经杀衮去弦,开创新声,绝了淫词艳曲;高宗时,为仿晨间的风叶鸟声,通体重塑,精雕细琢,加上应风而鸣的机关,成曲《春莺啭》。
回过神,侍者已把拨片递在面前。苏安接住,整个人颤了一下,心中如疾风过岗:“你上哪里找的?我,我能弹么。”顾越道:“你喜欢就好,这得谢郭弋。”
早先,顾越在太乐署的古籍中查到过妙开,一直托人在找,整整十余年,直到郭弋前阵子迁安西都护府任职,机缘巧合,才在玉门替他寻见了这件珍宝。
侍者退下之后,苏安看着顾越,气息仍然无法平静,又怎么料得到,一席五品烧尾宴,道不完诗乐繁华家国事,如今,却被一面琵琶给生生难住。
唱诗即成歌:“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天明,马车在钟鼓声中驶入永兴坊。苏安到卧房里,探望昨夜在石池中昏睡过去的顾越,一个人从容不迫地弹完了《洛阳道》。而后,他把所有的蜜露都酿在心中,和集贤阁一起道别顾府,踏上了往大明宫银台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