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林亦飞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打算把一部分股份转让给华资企业换取必要的流动性,同时向白色基金会提供一个假象:你们再不管管那两家银行,不给我贷款,我就要跟内地的旗子走了。

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港府一直都是个自由奔放的中间地,中西两边存在信息不对称,长期以来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所以总是会把这个事情往不利于自己的方面想。

白色基金会认为,这是内地要支持林家的意思。

内地认为,林家就是做做样子,本质上还是狼狈为奸。

尹扬则通过自己的渠道给两边递话:

告诉白色基金会,林家要完蛋了。

告诉内地,你们可以把林家吃了,不过得小心一点,他们可是负债80%的公司,要是他们卖股份,你们可以往死里压价。

林亦飞接到雷实公司的电话,要求他们将非洲地区的全部业务出售。

“这不可能!!!”林亦飞疯了,他们在非洲前期投了几千亿做为基础建设,哪能说出售就出售。

但是林氏就是穷,就是没有话语权,如果林氏的股价能涨一涨,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林亦飞放出消息,号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未来12个月内要约增持最多不超过30%的港府电讯股份……”

高层增持,代表着市场信心,于是市场很给面子,股价高高兴兴的涨了几块钱意思意思。

尹扬接到了雷实银行和草旗银行的电话:“您不是说林氏的现金流十分堪忧了吗?怎么他们还有钱增持?”

“不超过30%,”尹扬微笑道,“请注意‘不超过’这三个字,增持0.01%,也是不超过30%,对不对?讲百分比都是没有意义的,应该问他们最少增持多少才对。”

雷实银行恍然大悟,他们一时没有想到,因为正常情况下,“要约”代表着一个不小的数量,但事实上,那只是“你以为是一个不小的数量”。

次日,林氏发言人在港府招开记者发布会的时候,某一位夏姓女记者当场就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那么,请问最少会增持多少”时,发言人用“商业秘密、需要根据到时候的形势判断”等等废话支吾了过去,空气里弥漫着快活的空气。

夏记者当场就发出报道:显然,港府电讯认为,以目前的情况,还不是高层大规模增持或是要约的时间点,以及股价也在他们的心理价格之内。

这条消息一出,港府电讯的股价biu的一根跳水阴线,比发表公告之前的股价还要低。

夏姓女记者对尹扬提供的这个消息表示非常感谢:“谢谢尹总告诉我一手消息,真刺激。别人稿子还没写好,我就已经发出去了,感觉真爽。”

夏姓女记者认为尹扬会替陆氏操心这件事更加有趣:“雪雪,你看看你们尹总,还没进门,就替婆家操心了,啧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