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锦衣泪 书自清 2743 字 2022-08-30

郭大友与孟旷迅速回报查大受, 枕戈待旦的查大受全军也并未休息,立即作出反应。大部五百余骑兵集?从右翼山坡之上冲锋而下, 在漆黑的夜色之中杀向敌军。敌军的枪炮火光在黑夜中成了指路明灯, 铁炮在黑暗环境下,换弹更成了问题, 加之列出步兵发炮阵相对来说耗费更长时间, 而倭军骑兵不过二百数,其余皆为足轻步兵, 在明军五百骑兵的冲锋穿插之下,顿时落了下乘。本想以人数取胜的立花宗茂,与明军在夹谷之中陷入苦战。最终还是因为在平坦地面之上作战, 地形劣势, 在明军骑兵摧枯拉朽的数度冲锋、穿插和践踏之下,兵团被打得四分五裂,不得不向南溃逃。

二度进攻失利, 立花宗茂本部也遭到重创, 再度向南撤回新院店。这一次明军乘胜追击,最终逼迫立花宗茂部在新院店山坳中, 依托狭长山谷地形,于隘口集中两百余挺火绳枪以对抗明军冲锋,才迫使明军放弃继续追击。明军改为在射程范围之外围堵,迫使立花宗茂部只能缩在隘口不得出,以挤压倭军的前进空间。

此番战斗,郭大友与孟旷并未参加,他们只是将此前王诩的传信口头秘密告知与罗洵知晓,随即罗洵便给他们单独布置了任务,即刻让他二人往坡州大营赶去,看看能不能截住王诩传信中所提及的那一队迂回北上的倭军。由于锦衣卫直接由罗洵指挥,罗洵派遣给郭孟二人什么任务,查大受无权过问,故并不会有人阻挠他们的行动。二人很快离开碧蹄馆,各驰一匹马,急速向北,星夜兼程。

与他们几乎是擦肩而过的,李如松正率领三千辽东精兵向碧蹄馆急速前进。李如松部的兵力发生了变化,在他本人率军出发之前,他已然派遣了五百增援往碧蹄馆去,一方面为再探路,一方面是因为这五百增援乃是刚渡江过来的后援兵,并非隶属于辽东军,而是中央的神机营兵。李如松素来与神机营不大对付,指挥得不顺手,便干脆先将他们派了出去增援前方。而本来只有两千五百人的李如松部,也因渡江增援的另外五百辽东骑兵追上汇合,而扩充至三千人。

虽然李如松大军骑兵居多,但行军在夜晚,山地复杂道路难走,很多时候骑兵需要下马牵马前行,速度比不上白日行军的查大受骑兵那般迅速,预计赶到碧蹄馆可能要到廿九日的上午了。

正月廿九日说来就来,旭日东升,薄云渐散,霞光照亮冰雪覆盖的寒冷大地。前一日的大雾今日不见了踪迹,空气冷冽寒澈,视野非常好。以至于立在望客岘高岗之上观察敌情的查大受陷入了绝望,因为他发现南面的砺石岘之上,铺天盖地都是密密麻麻的倭军,这数量超出了他的想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手脚发麻,半晌脑子都是蒙的。

这兵力是怎么回事?锦衣卫情报有误?

“罗洵!罗洵呢!立刻把罗洵给老子叫来!”他对身边的亲兵大吼道。

亲兵急忙去找罗洵,罗洵却很快从不远处的山路走了上来,他身侧还携着一个明军将领,查大受认出来他的军服乃是神机营的,应当是神机营里的一位副千户。这位神机营副千户上前行礼,自我介绍,他名叫张宓。

查大受此时对接待张宓没有半点兴趣,指着远处的砺石岘质问罗洵道:“你们怎么做的情报?这么多倭军,怎么回事?”

罗洵却并不惊讶,他眯着眼望着远处正在不断集结的大批倭军,道:“我们也是凌晨时分刚刚探明了大批倭军进抵碧蹄馆的消息。”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天都亮了!你这是贻误战机,是重罪,要受军法处置!”查大受怒急攻心,大吼道。

“凌晨时分全军都在和立花部作战,就连你查大受也在前线指挥,我如何与你汇报?动摇军心吗?何况我汇报与否也不会贻误半点战机。眼下这个情况,就算后方的李提督部队与我们会合,要打赢对方也基本上不可能。但是査总兵,你想想,咱们现在撤退可行吗?”罗洵不慌不忙道。

“你什么意思?”查大受到底久历沙场,这会儿已然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开始思索对策。听闻罗洵有此一言,他立刻追问道。

“你认为为何我们的情报会出现偏差?为何李提督不顾我的多次劝说,仍然要冒进?因为平壤之战打得太顺了,随后倭军大规模退却,甚至我们尚未兵锋相触,倭军就急速收缩,以至于给李提督造成了倭军兵力不足的巨大错判。平壤城中的俘虏说倭军有十万兵力,朝鲜人说倭军不过万余,李提督明显倾向于相信后者。他以为大部分的倭军都还在南部,王京附近的倭军不过是小西行长的散部和一些附近的小股倭军汇集而成,最多不过五千人,打起来游刃有余。且他对于我们锦衣卫的情报并不相信,甚至怀疑锦衣卫与沈惟敬有勾结,是投降议和派,我说的没错吧。”

查大受一时语塞,但作为李如松的核心部下,在只有辽东将领开会时,李如松确实对他们做出过这样的判断。他确实不信锦衣卫,对罗洵以及他麾下几个核心锦衣卫尤其持有戒心。这是因为张允修和万兽百卉图在战场之中作为意外的干扰因素,扰乱了李如松对锦衣卫的判断,他认为锦衣卫和他抢万兽百卉图,是因为朝中有人要整辽东李氏,所以他对锦衣卫甚至有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