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锦衣泪 书自清 1981 字 2022-08-30

孟旷摇了摇头,又指了指天空。邱白和郭大友顿时懂了她的意思,她是要等飚风来临,天降大雨,阻隔了视线,她再登高刺探。眼下他们也不能轻举妄动,只能找隐蔽的地方等待时机来临。

时间已近傍晚时分,午间吃的饭食早就因为爬了一大段山路而消失不见。天色愈发黑了,饥肠辘辘地三人从包袱中取出干粮,一面吃着,一面开始研究一幅邱白带来的海舆图。这份海舆图表明了九龙山附近海域的水文情况,哪里有暗礁、哪里有穴洞都一清二楚。得到这份海舆图很不容易,邱白是专门找到了一位隐居在平湖的奇人,才得到了这幅图。这位奇人是个举人,出生海滨,喜爱大海。科考屡次落地,他便不再试图进入官场,而是开始潜心研究浙江沿海的水文地理,著书立说,研究范围甚至扩大到了福建沿海。他的研究后来被浙江巡抚看重,引为官方舆图的一部分,他本人也在嘉兴府挂职,是浙兵的军事参谋。

孟旷研究舆图,眼尖的她忽然发现图上标注出了一个礁山侵蚀形成的洞穴,涨潮时消失,落潮时便会出现。这洞穴就在东沙爿那一侧,似乎是可以直通海湾内部的。

她指了指这个洞穴,打着手势表示这里应当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你要潜水进去?”郭大友有些惊讶,他和孟旷都是北方人,虽然都会泅水,但潜水与泅水也不是一回事,那洞穴中的情况不明,潜入进去若是没个头,又没办法浮上来呼吸,不是要淹死在下面?这太危险了。

孟旷却无所畏惧地点了点头。

邱白道:“即便要走这个潮洞潜入进去,也得等潮落时分。据我观察,这附近的潮汐基本上是早上涨潮,中午落潮,傍晚又涨潮,一直到夜半时分才会落潮。眼下已然到了涨潮时分,咱们没有任何准备,也不能现在就去,最快也得等到今夜子时。”

孟旷点头,她打算就今夜子时潜入进去。说不定还能遇上飚风大雨掩护,那就更难被发现了。

“夜里潜水?别逗了,两眼一抹黑,你在水下可没办法点火把。稍微有个好歹,你就交代在这里了。”郭大友极力反对。

孟旷吐了口气,用眼神询问郭大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不打草惊蛇地潜入进去。

郭大友道:“我看破坏铁刺网进去更靠谱,等飚风一来,那些守卫可不会那么勤快地巡逻了,这才是我们的机会。”

说话间,已经有雨点子打在身上了。孟旷飞快地把饼子的最后一部分丢进嘴里,重新戴好了面具。大雨说下就下,几息时间,整座九龙山脉就笼罩在一大片朦胧的倾盆大雨之中。

孟旷三人站在树下,雨水倾打在身上,从斗笠帽檐和蓑衣衣摆披挂下来,双足之下一片湿滑泥泞。

虽然在如何潜入这件事上出现了分歧,但孟旷也没自大到觉得自己的计划就是绝对正确的,一切都得视情况而定。目下,她需要做的是登高远望,判断一下敌人的规模。

郭大友与邱白搭了个人梯,孟旷助跑,踩在他二人交叠的双掌之上,在他二人奋力的一送之中轻身跃起,在倾盆大雨中若鲤鱼跃龙门一般翻过了遮拦她的铁刺网,周身甩起飞溅的水花,双足落地时啪叽渐起一大滩泥水,发出了不小的动静。她立时隐蔽于高台木架后,藏匿了一会儿,确认自己方才的动作没有惊动瞭望台上的敌人,这才开始着手攀爬木架。郭大友和邱白留在下方做耳目,盯着四周的动静。她则在倾盆大雨之下,开始悄然攀爬起瞭望台下的木架子。大雨将瞭望台下的木架打得湿滑无比,踏足其上,手脚都感觉随时会滑落。刚爬上几节,天公不作美,大风渐起,呼啸着扑面而来。斗笠已然无法遮挡雨水,孟旷满面雨水,眼睛被吹得有些睁不开来。

大约爬到了木架子的中段位置,她总算能看清海湾了。她眯着眼观望了一会儿,心中暗暗吃惊。靠着数桅杆的方式,她细细数来,小小的海湾之中竟然停靠着十一艘中型海船,几乎占满了整个海湾。就在群船的东北侧,还能看到一个有着相当规模的探出水面的大型船坞,可同时容纳四艘中型海船入内修整。以此判断,这海湾之中的敌人数量恐怕不会低于千人,基本上已经是个千户军团的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