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页

“不,我相信是真的,不过我并不感动。”

正常情况下,王尚书记载的这些资料,本来足够魏君给儒家歌功颂德用的。

但是现在魏君看完这些资料后,却感觉到了阵阵悲哀。

“儒家那么多名士,那么多才子才女,在敌人打过来之后,竟然组织不了像样的反抗,往往敌军刚进城,来不及撤离的大儒就选择自尽。这些大儒平日里拿着朝廷俸禄,大谈忠心报国的,坚信君忧臣劳,主辱臣死。战争降临,他们赴死尽忠,以全臣节。看上去很值得欣赏,陛下也表示认可。

“可一个人既然连死都不怕,为何不选择和敌军拼命,只一心想自杀殉国?”

见王尚书沉默不语,魏君摇头唏嘘道:“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儒家弟子,用生命在作秀啊。”

第168章 魏大人,你再查下去就是一个死

听到魏君说儒家弟子“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王尚书终于不能保持沉默了。

这个评价有点伤人。

“魏大人,以偏概全了,这背后的水很深。也是老夫的问题,老夫推举的这些人选不对。”王尚书摇头道。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乍听上去好像是在夸人,毕竟字面意思像是以死报国。

可实际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儒生们平时不干实事,一天到晚谈论心性之类的东西,结果大难临头只能用以死报国的方式向君王效忠。

很明显,这句话是在讽刺这种行为。

死亡如果是逃避,而不是英勇的战死,那这样的死亡便不值得赞叹。

王尚书把这样的弟子奉为儒家上品,自然也不值得称赞。

所以魏君方有这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