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可和钟思陌不同,童年没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父母都是普通的国企职工,只是工作繁忙时常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久而久之金可就养成了一个人在阳台上静坐看着窗外思考人生的习惯。
现在想想,她确实从小就比同龄人早熟的多,这或许和唱歌跳舞一样,也是一种天赋。
钟思陌当年拍摄青梅的时候手头并不宽裕,虽然靠外祖父留下的遗产和学校扶持计划的资助不算特别拮据,但也没有富裕到可以大方挥霍的地步。
好在《青梅》本就是一部小投资文艺片,演员不多,也不需要什么大场景。钟思陌大致规划好事务后就带着剧组住进了取景地西部小城的一栋老旧招待所里,上下两层不到二十个房间,便装下了整个剧组。
金可就是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苏以琛。
那时候的苏以琛已经二十多岁小有名气,为了奖项和口碑经京影的老师介绍接拍了钟思陌的电影。他待人总是很温和,细心儒雅,与当年还很年轻气盛的钟思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那个不怎么完善的剧组里,他无疑给了金可最多的耐心和照顾,替她想到了所有别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事,一件件安排妥当。有时候拍摄比较危险猛烈的镜头的时候,也尽最大努力帮她分担。
苏以琛当年这么做的目的已经不可考证,或许是想立人设,或许是顺手为之在金可的记忆里被不断美化,或许是真的喜欢金可把她当妹妹一样看待。然而金可却因为这种种举动,在真真假假的电影剧情的影响下,飞蛾扑火般地爱上了他。
十二岁的年纪,心智介于孩童与少女之间,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成熟男人,一切心事都无法说出口只能慢慢发酵,她一向是个过分早熟的孩子。
后来拍摄结束,《青梅》上映后引发了令整个华语电影界震荡的轰动,钟思陌不可阻挡地将自己的名字刻进了华语电影史,连带着金可与苏以琛一起冲上高峰。
那届的金隼奖真是无比辉煌,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全部出自同一部电影。金可穿着漂亮的小礼裙在数不清的闪光灯下笑得脸都要僵了,偷偷转过头去看向身旁的苏以琛,发现对方的眼底也满是欣喜雀跃。
真好啊,金可看着几个月不见的心上人想,只是他为什么变得这么客气冷漠,和想象中的不大一样了?
那天颁奖典礼结束后,钟思陌发觉了金可的不对劲,专程留下金可想劝劝她,金可却只是抿唇摇头一言不发。钟思陌自己曾经就是个典型的问题儿童,明白这样的孩子一旦心里认定了什么事就不会改变,只好叹气劝她不要冲动,往后的人生还很长很长。
人们总是喜欢少年天才的剧本,如果这个天才容貌出众又出生普通更是再好不过,如钟思陌所料的一样,金隼奖之后金可很快便被舆论推上了神坛。
大家好奇喜欢推崇着这个拿了天才剧本的女孩,完全不在乎这些之下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以琛也借助《青梅》事业更上一层楼,很快便取得了更多更好的资源,对金可的态度也十分奇怪,既疏离又亲近,似乎摆出了拒绝的态度又总是在不经意间撩拨一下,给人丁点希望。
总之《青梅》上映的头几年里,苏以琛所有的访谈和活动里,提到演技必提青梅,提到青梅又必提金可,让他们一直在大众的视线里绑定在一起。直到后来苏以琛发展地越来越好,代表作越来越多,金可才和青梅一起被遗忘在了老旧的录像里。
后来很久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金可才偶然听闻,苏以琛的态度转变是因为钟思陌终于看不下去私下发出了警告,然而当年不知情的她却实实在在地伤心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