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路域奔赴玉林关,并没有民间传得那么夸张,他借着地势与突厥周旋,硬生生耗去了突厥近万兵士。但玉林关的五千人,最后能站起来迎敌的,也不过一千余人。

直到路域诱敌深入,又兵行险着,带着一小支队伍突围,砍了贪功冒进的突厥王子。擒敌先擒王,突厥军心涣散,这才退去。

援军直至次日才到来,看见的便是一派零落、却铁骨铮铮的残军,与那位背脊挺拔的少年将军。

这是边关监军所记载的情形,而路域在玉林关一战后给他寄的信里,却只说自己打了胜仗,胳膊腿都在,脸也依旧英俊得很,叫他不必担心。

他几乎能想象得出,路域嬉皮笑脸地跟他说这些话的模样。

路域基本每个月都会寄信回来,或是寥寥几句,或是好几页信纸。

他会跟关霖絮叨边关的月色、军队的伙食,讲篝火旁谈论家乡的老兵,盼着回去娶隔壁青梅竹马的年轻人,也会给他寄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大漠的一捧沙子,突厥人的号角挂坠。

路域兵法读得多,写信却是没什么经验,写得像流水账,关霖却把每一封信都仔仔细细地捋平折角,看了无数遍,如数家珍。

有的信是在行军途中写的,字体歪歪扭扭;有的是胜仗而归后,字体淋漓里透着豪放意气;还有的可能是马上就要走了,所以只有三两句话。

甚至有几封,路域可能是太疲惫了,抑或是身处险境。内容只有寥寥几句,信封上还滴了他自己都不曾注意的血迹。

关霖看到这样的信时,只觉得呼吸都静止了,直到听闻了边关捷报,方才能暗暗松了口气。

而这些各式各样的信中,唯一统一的,大抵就是开头那一句:

“见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