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开头的铺垫,赵晋升这阵子听得不少,他也笑着回应道:“是内子琢磨出来的法子,倒没想到当真能够缓解暑气燥热。”
掌柜的又是好一顿夸,这才表明自己的来意。他说:“我这从其他县城那听说,赵掌柜在每一个县城寻找合适的铺子,愿意卖与竹扇子的方子,不知我是否有这个荣幸?”
他将自家铺子的大概情况全都说与赵晋升听。赵晋升也听得认真,宁武县他不曾了解,谅掌柜的也不敢太过于虚造信息,毕竟以后还要长久合作,这些事情一打听可就翻车了。
赵晋升又和他讨论了一番常规的事情,最后问道:“想来掌柜的您也听说过,这竹扇子制作出来只能在本县城卖,我们是要签订契约的,您能接受吗?”
既是能够主动寻上门来谈生意,掌柜自是对这些事情很是清楚,他高兴地点头道:“赵掌柜您就放心吧,这些我都了解,我也愿意接受,并且会遵守契约的。”
最后赵晋升送走这位掌柜的,自家则又进账三十两银子。
陆陆续续有不少其他县城或是郡城的铺子掌柜寻上门来,有些更是原先已经卖过一次竹扇子的县城铺子过来求方子,甚至试图通过加价的形式来购买,赵晋升也坚持原先的约定,一一拒绝了。
当然这些银两也都是交给赵静婉来保管。
至于说担心原先买过竹扇子制作方法的那些铺子进行二次倒卖,这个可能性很小。毕竟自家掌握的方子,哪怕只是在当地卖竹扇子,那购买的人也是不少的。
而当时签订的契约,违反约定要赔付的银钱更是定得很高,很多铺子轻易负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