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王琼姿不喜罗翔、马大成等人,李逸便带上张悦在身边, 本朝的太监有部分是可以由翰林学士教导读书,张悦颇识得几个字,这就派上了用场。
逛集市时,小到一颗鸡蛋,半斤白菜, 大到一匹马, 一栋宅院,李逸细细地询问价格,再由张锐一一记录下来。
询问价格之后, 又不好不买,于是乎,白菜、萝卜、茼蒿, 鸡鸭鱼肉等等买了许多。在李逸询问房产经纪时, 王琼姿拉拉他的袖子,悄悄问:“你不会是想要买一栋宅子吧?”
李逸看看侍卫们背着、扛着大袋东西, 讪笑道:“我就问问,不买。”
这么一圈逛下来,对京畿附近的物价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李逸道:“这里的东西价格比河北青州等地贵。”
“天子脚下, 肯定会贵一些,城里与乡下又有差别。”王琼姿想了想,道,“鼓励商事,开通沿海贸易,物价还会上涨。”
她想起历史上因钱闹出的笑话来,“隋朝末年,达官贵人私铸货币,甚至连百姓都开始造币,钱不值钱了,物价当然会上涨。”
这样一想实在好笑,好像历朝历代,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很多人想的不是努力发展经济,而是加印钞票,西汉的王莽,搞了个“大泉”换“五铢钱”;
隋朝不用说,晚唐为增加财政收入,铸造“乾元重宝”,北宋滥发交子,南宋乱滥会子;明清也照样来一套。
没错,政府是拥有印钞权,可是也不能这么乱来,难道不知道会造成物价飞涨吗?古代虽然没有金融学家分析这些金融问题,但是凭借着朴素的生活常识也能发现问题啊。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一眼,这人现在很需要钱啊,她叮嘱道:“你可不能滥铸钱币,一个闹不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李逸“切”了一声,“滥铸钱币,治标不治本,我知道。”
王琼姿再次跟他确认一遍,“你真知道?”
李逸一副你怎么可以小看人的表情,解释道:“比如说只有五匹马,现有五个要买,他们也只有五贯钱,每匹马一贯钱,现在每人多了一贯钱,这马儿就要涨到两贯钱一匹,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琼姿想了想,道:“不错。”
李逸继续道:“前朝滥铸钱币,未必不晓得祸患无穷,可是到了朝代末期,帝王昏庸,官员贪腐,哪里会把百姓的生死安危放在心上,于是就用着最简单的法子来敛财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