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王琼姿抱着狮子狗,一边替它梳理身上的长毛,一边想着怎么跟季显把话说清楚,很明显上次说到报恩寺抽签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季显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宝蓝色的荷包扔在她面前,质问:“这荷包怎么回事,不是你亲手绣的吗,怎么三山街织锦坊到处都是?”
王琼姿心里窃笑,睁大眼睛,十分无辜地反问:“我什么时候说它是我绣的了?”
季显想起自己天天把这荷包系在腰上,孙忠与崔咏两人估计都快笑死了。不过王琼姿确实没说是她亲手绣的,看来是自己表错情了。
他气恼地坐在王琼姿对面的椅子上,双手一摊:“你抽的那签不作数,要是真把它当真你可就傻了,我长得不错,家世还行,品行不错,你错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
王琼姿忍不住笑出声来,季显瞪了她一眼,“笑什么?”
她说:“没笑什么,就觉得你挺自信的。”
默了一会儿,王琼姿道:“季公子,我们真不合适。”
季显:“哪里不合适?”
“齐大非偶,你是京城勋贵子弟,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世代书香,总要找个跟我家差不多的,然后督促丈夫读书考取功名,封妻荫子。”
季显不屑:“就跟你大哥一样,古板的书呆子有什么好?”
王琼姿反驳道:“可国家就是靠这些文人治理的呀!刘、谢、李三位阁老大人都是科举出身。文人治家严谨,不同于那些武将出身的勋贵人家,子孙多不爱读书,整日走马冶游,不思进取,依靠祖辈的荫恩而活,要是哪一日遭到皇帝的厌弃,连富贵都保不住!”
季显想起京城那些勋贵子弟,除了少数人上进,大部分还真如王琼姿所说,典型的纨绔子弟,不思进取。
不过刘、谢、李三位阁老也不是季显所喜欢的,他说:“文人也不是好的,结党营私,很多事情就是坏在他们身上,更甚于宦官!”
王琼姿冷笑一声:“文人做事至少还有顾忌,那些宦官们没有家族,孤身一人,行事不忌,搜刮起民脂民膏来,才是真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