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他画的第五张图了,但却仍然不知道到底多少个和尚才行。
梁乐还没看题,就见到了他这活灵活现的画:“潘仁,你以后要是考不上进士,就去街头卖画吧,肯定能成一代大家!”
他不仅画了每一个和尚,甚至还有不同的神态、样貌、动作,除了每个人的碗里都有馒头拉低了画面的美感以外,简直可以直接拿去庙里挂着了。
被数算折磨的潘仁没有心情听她揶揄,把题往梁乐面前一推,让她赶紧看。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这种十岁孩子都会的题,梁乐看一眼就知晓答案了。她懒得卖关子,想着赶紧把潘仁教完自己好去背书:“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一个大和尚吃三个馒头,三个小和尚吃一个馒头。也就是四个和尚吃四个馒头。
“把三个小和尚和一个大和尚看成一批。每批四个和尚,一共是二十五批。显然,有二十五个大和尚,和七十五个小和尚。”
她说的还算清楚,但潘仁仍是理解了半天才明白。他将手下那些无用的图打个叉,感慨道:“可真难啊!也不懂这书院为何要考校数算,唉!”
梁乐感同身受,跟着叹气:“是啊,要是只考数算就好了!”
阮卓在旁边听到,解释道:“将来我等若是考取进士,入了工部、户部,免不了需要懂些数算,此时学学也好。”
至于梁乐这番痴人说梦,他们都并不理睬。毕竟——科举哪可能不考八股呢?
只有李轲听了她的话,认真答道:“往后定会有各类科考供学子选择。阿乐,若是你仍写不出好文章,将来我入朝为官,便单开一科数算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