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朝前,却听到后方传来清楚而坚定的言语:“李轲哥哥,你肯定能中秀才的。”
身后人手心的温热似乎透过脊背的布料、肌肤,传到了心间,带得胸腔内的跳动都变得清晰可见,仿佛在耳边发出剧烈的响动。
他没有回头,却回应了这句祝愿:“自然。”
他会中秀才,而且,等这次院试之后,他会想明白,自己心底的这些悸动究竟从何而来。
·
院试本应换位主考官,但许是因着江南水患的缘故,朝廷近年来官员又实在是有些不足,最终竟然仍然安排了赵学政当江南院试的主考官。
院试与府试不同,仅有正试、复试两场,考校的内容分别是八股文与帖诗、帖经。若是通过了这两场,录取的学子们便称为“生员”,也就是百姓们常说的“秀才”,从此往后便算是有了功名傍身,见到知县也不必行跪礼了。
李轲在衙役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号舍坐好,等待开考的时间里,无数的学子从他的面前走过,脸上的表情或悲或喜,或期盼或难耐。人间百态,不过小半个时辰,倒是见得差不多了。
清脆的一声响动传至每个考子的耳边,有官员宣布考试的开始。
李轲甚至听见了沉重的大门合上,细微的锁扣闭起的声音。
试卷随着笔墨纸砚一起分发下来,李轲写下自己的座号与名姓,便开始看试题。
第一道八股题为“志士仁人”。
这句话又是截题,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题不算难,看到的一瞬间,他的脑海中便有着无数句破题能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