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提出“以工代赈”,让流民们兴修圩堤,疏通田间水道,在不破环农田的情况下引导湖水灌溉庄稼,以御旱涝灾害。
能被召来的学子都已过府试,且多少在考生之中有些名气,自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听完李轲所写的对策,便知晓自己的那份不如他,当下便拱手称赞李轲“英雄出少年”,“心中有百姓”云云。
赵学政此番叫他们前来,自然也不是只为了读一遍李轲的文章,而是告诉他们,朝廷已经下旨,赈灾的银钱与粮食不日便到。只是朝中人手不足,此番治理水患只安排了位钦差前来,因此他希望诸位学子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治理水患,学生等义不容辞。”
·
统共十名学子,被赵学政安排去了几个不同的县里。
李轲作为对策的提出者,被分去了东南边水患最为严重的兴县。
梁乐得知之后,本要打包了行李一同跟去,但李轲知晓水患严重之处十分危险,担心她跟过去会出什么事,没法照看住,以钦差带队的理由拒绝了梁乐。
她并非考生学子,本也不在赵学政安排的名单之中,若是李轲愿意带上她还好,李轲依然拒绝,她也确实无法跟去,只好独自留在吴郡折腾施粥济灾之事。
但李轲去兴县不过三日,她一直心绪不宁,总觉得之后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
在家中考虑了半日,她还是决定自己安排马车去兴县一趟,若是没事,自己再原路返回便是,不会被李轲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