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页

“如果楚国只是要借公子之名,北伐的时候打一打旗号,那就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如果……真的是连公子的‘人’也要一起借去,就是有大大区别的!”司马朗立刻说道。

“还能借我的‘人’?”曹丕闻言愣了一下。

原本即便是曹丕,也能够看出楚国的用意。

这时封曹丕做“安魏公”,不仅是挑衅、全面宣战,更重要的是能有一个“比较名正言顺”的理由,来招降魏臣魏将。

当然,直接用这个去招降,那就是猪油蒙了心,人家理你才怪。

不过试想在孤城死守、敌我差距过大,甚至是已经战败被俘、或者被迫不得己已经降了的时候,这时有“安魏公”作为台阶,对方自然更容易“爬”到楚国这边,而姿势不必太难看。

哪怕是关羽,不也有“降汉不降曹”一说?有时这一个台阶,还是很重要的!

这是对楚国的作用,而司马朗更在意的是,对曹丕的作用……

首先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公位和食邑。

这礼遇已经超过了张鲁、公孙康,甚至超过了刘琮!

要知道两汉的时候,一般是不封公的,非宗室封王的话,有白马之盟的限制,而介于侯与王之间的公,也是长期闲置,最高只封彻侯。

王莽篡汉之前,为了体现自己的不同,就给自己封了一个“安汉公”,历史上曹操也是先封魏公。

直接封一个“安魏公”,而且以司马朗对楚王、以及对楚国制度的了解,除非曹丕自己作死,否则将来也不至于因为一个“安魏公”就被狡兔死、走狗烹。

然而再想要建功立业,可就难了……

这和回魏国做个安乐王爷,上限是一样的,最多是下限高一些。

毕竟……做魏国的安乐王爷,前提是魏国灭楚、或是至少要在对楚国上有极大优势,并且曹植已经继位之后,有可能会请回曹丕。